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屈家岭文化 菊江历史网

屈家岭文化 菊江历史网

屈家岭文化简介

屈家岭文化

屈家岭文化(汉语拼音:Qujialing Wenhua;英语:Qujialing Culture),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

因湖北京山县屈家岭遗址的发掘而得名。

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

年代约为公元前3400~前2500年。

屈家岭文化经济生活

原始稻作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已相当普及。

在许多遗址发现稻壳、稻米和水稻茎叶的遗存。

经鉴定粳稻是种植的主要品种,与现代长江流域普遍栽培的稻种相近。

农业工具有石斧、石铲、石锄、石镰、石刀等。

已饲养猪、狗、羊、鸡等家畜家禽。

渔猎在经济生活中占辅助地位,出土石镞、骨镞、鱼叉、鱼钩、网坠等渔猎工具。

制陶使用手制轮修技术,灰陶较多。

少量薄胎彩陶碗、杯上的色衣和彩纹,颜色浓淡相间,具有晕染风格。

这是屈家岭文化彩陶的特征,显示出较高的制陶工艺水平。

屈家岭文化聚落和建筑

屈家岭文化聚落密布,聚落内房屋分布较有规则。

在河南淅川黄楝树遗址发现由排房组成的庭院聚落。

有多处遗址出土红烧土房屋遗迹,包括单间房、双间套房和双间多间的隔墙连间式房。

有的房基下用猪、狗或陶器作奠基祭品。

有人认为,连间式住房可能是适应父系家庭生活的需要而产生。

发现多处城址。

天门石家河古城是一处以古城为中心的聚落群,为长江流域已知的面积最大的史前古城。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从大溪文化早期到屈家岭文化时期经过多次筑造,为中国已知使用年代最长的史前古城。

此外,还有澧县鸡叫城、江陵阴湘城、石首走马岭城、荆门马家垸城和公安鸡鸣城等。

古城的发现展示出屈家岭文化发达的建筑技术,并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起源提供宝贵资料。

屈家岭文化埋葬和习俗

墓葬有土坑墓和瓮棺葬两种。

土坑墓多为成人单人葬,瓮棺葬除儿童使用外还用于成人,有的儿童也用土坑墓埋葬。

墓地中墓葬排列有序,儿童一般和成人同葬于一个墓地。

大多数墓无随葬品或仅有少量随葬品,少数墓随葬大量陶器。

湖南澧县划城岗墓地的3座并列土坑墓,随葬品分别为77、50和65件,均包括多件朱绘陶器,其中两座墓各随葬1件“风”字形穿孔石钺,有1件还朱绘卷云纹,三墓死者生前可能在氏族中居显赫地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有的遗址发现将死者弃置于灰坑中的乱葬坑。

另外,在湖北宜昌中堡岛遗址发现分布密集的23个器物坑,一般坑深不过1米。

坑内总共有完整的陶、石、玉器等700余件,加上破碎但可复原的达1,000余件,多分块分层有序放置。

这些坑似非储物窖穴,而应是祭祀坑。

屈家岭文化社会发展状况

屈家岭文化时期男子在社会生产中成为主要劳动力,在家族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社会发展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

此时一方面是氏族成员聚族而居、聚族而葬,一方面不同墓葬中随葬品出现种类和数量的差别,表明氏族内部有了贫富和等级分化。

以古城为中心的聚落的出现,反映出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这一时期氏族制度正走向解体,文明时代即将到来。

屈家岭文化文化关系

般认为屈家岭文化直接渊源于大溪文化;但有人认为二者是起源不同、具有平行发展关系的两个文化,甚至认为屈家岭文化渊源于仰韶文化。

关于屈家岭文化的后继者,学界公认是石家河文化。

屈家岭文化与晚期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大汶口文化存在相互影响和交流,特别是与仰韶文化关系密切。

考古材料证明,鄂西北、豫西南地区曾被仰韶文化和屈家岭文化先后据有;屈家岭文化不仅势力达到与仰韶文化接壤的地区,其影响范围甚至深入到仰韶文化的腹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6553.html

三元宫遗址 菊江历史网

关庙山遗址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