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王因遗址 菊江历史网

王因遗址 菊江历史网

王因遗址简介

王因遗址,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遗址。

位于山东省兖州县城西南的王因村南。

面积约 6万平方米。

1975~1978年由高广仁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7次发掘,揭露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主要收获是清理出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墓葬 899座。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4100~前3500年。

在底层还有少量北辛文化(见北辛遗址)遗存。

墓葬多为长方形浅穴,填土中有意掺入红烧土末。

墓向一般朝东。

儿童葬式与成人相同,都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

个别墓为单人俯身葬,这类墓均不朝东,可能为凶死者的埋葬。

有30来座仰身直肢的合葬墓,少则2人,多则5人,多数为同性合葬,还有近百座二次葬墓和近40座“迁出墓”。

二次葬墓中既有单人的,也有多人的,后者少则2人,最多的24人,遗骨分排或分层安葬,同一个体的遗骨往往按一定方式放置一堆,这类墓中死者亦多为同性,一般无随葬品。

较多的死者生前拔除上侧门齿,还发现枕骨人工变形和因生前长期口含石球或陶球致使颌骨异常变形的现象,这些都是大汶口文化居民的奇特习俗(见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体质特征)。

王因墓地仅20%的墓有随葬品。

随葬日用器皿及仿制的明器,主要有釜形鼎、钵形鼎、带鋬鼎、罐、豆及一些彩陶盆、钵等。

还有不少造型奇特、无实用价值的觚形器,是该墓地富有特色的代表器物。

觚形器及随葬的龟甲、獐牙可能具有宗教上的意义。

还随葬小件生活用具、饰物和祭食,生产工具则不多。

随葬品一般为三、两件,多者有二十来件,但也只是陶镯、骨锥之类。

同性合葬及多人二次合葬是王因墓地的突出特点,一般认为,这种葬俗反映着氏族成员间血缘纽带还相当牢固。

同时,墓葬中也没有显示贫富分化的现象。

因此,王因墓地可能是氏族制度还很发达、私有制尚未产生时期的遗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6607.html

两城镇遗址 菊江历史网

大河村遗址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