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姜寨遗址 菊江历史网

姜寨遗址 菊江历史网

姜寨遗址简介

姜寨遗址

姜寨遗址(汉语拼音:jiāng zhài yí zhǐ),(英语:Jiangzhai),中国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

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

1972~1979年发掘。

仰韶文化遗存按早晚依次属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和西王村类型。

半坡类型的年代约为公元前4600~前4200年。

遗址中还有少量客省庄文化遗存。

此遗址的发掘,完整地揭露了一处半坡类型聚落,为了解当时的聚落布局和社会组织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聚落和房屋

半坡类型聚落包括居住区、陶窑群和墓地。

居住区西南侧紧靠临河,东、南、北三面有壕沟环绕。

中央为广场,周围分布着5群共100多座房屋。

每群以一座大房屋为主体,其余为中小型房屋,门均朝向中心广场。

房屋附近往往有窖穴,并有儿童瓮棺葬,居住区北部还有两处牲畜圈栏。

陶窑位于临河岸边,发现三座。

墓地在居住区东侧环壕外,保存有三片墓区。

一般认为,每个屋群或属于一个氏族,整个聚落可能居住着一个由若干氏族组成的胞族或部落。

房屋大体上有半地穴式和地面起建的两种,平面形状有圆形和方形,一般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大型房屋约有80平方米。

地面起建的房屋多为木骨泥墙。

墓葬

共发现墓葬600多座。

其中半坡类型墓葬380座。

成人土坑墓绝大多数在聚落壕沟外的公共墓地中,以单人一次葬为主,也有少量单人或多人的二次葬,常有数量少、种类简单的随葬品。

多人二次葬墓中的死者,可能属于氏族中同一家族的成员。

儿童瓮棺葬多散布在房屋附近,有的埋在墓地中,基本上没有随葬品。

重要遗物

姜寨聚落中出土铲、斧、磨盘和磨棒等石质农业工具,农作物黍的颗粒,以及家猪遗骸。

还发现鹿科动物遗骨和渔猎工具。

这些表明姜寨先民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渔猎活动也很重要。

姜寨聚落出土的鱼、蛙、人面等彩陶纹饰,笔法简练古朴,是宝贵的原始艺术珍品。

所出贝饰,在关中地区是罕见之物,当是辗转交换得来。

在百余件陶器上有约30种刻画符号,属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最多的一处。

此外,史家类型的鱼鸟纹彩陶葫芦瓶颇具特色。

在一座墓内出土石砚、砚盖、磨棒、陶杯等绘彩工具和数块氧化锰黑色颜料,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成套美工用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6633.html

泉护村遗址 菊江历史网

半坡遗址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