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图人简介
安图人,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
属晚期智人。
1964年发现于吉林省安图县明月镇附近的一个洞穴中。
从残存堆积和伴出的动物化石判断,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
放射性碳素断代为距今35370±1850~26560±550年。
1964年吉林省地质局区测大队、东北地理研究所和吉林省博物馆联合组织发掘。
安图人化石只有一颗保存完整的右下第一前臼齿。
颊尖和舌尖的形状与现代人相似。
嚼面的釉质磨损较重,齿质暴露,估计为中年人,曾患龋齿病和牙周萎缩症。
在发现安图人的洞穴及其西9米处的另一小型洞穴中,共出土19种哺乳动物化石。
重要的有虎、最后斑鬣狗、真猛犸象、披毛犀、普氏野马、东北野牛和东北狍等,均属东北地区常见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代表寒冷的气候(见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植物孢粉分析也表明,当时的气温至少比现在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