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牲简介
人牲(汉语拼音:Rensheng;英语:Human Sacrifice),用活人祭祀祖先(人鬼)、神灵或自然界万物。
又称人祭。
人牲主要来源于战争中的俘虏,或由俘虏变成的奴隶。
在旧大陆,人牲最早发生于农业部落,主要流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文明社会初期。
约从公元前4000~前2000年,从印度半岛到地中海地区,曾广泛流行以人牲祭祀农神的习俗。
如亚齐克人用血祭玉蜀黍女神,希腊人和罗马人用孕妇祭祀谷神和地祇女神,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和古印度康达人长期用初生儿或儿童献祭农神。
在美洲,古墨西哥阿兹特克人曾用儿童祭雨神塔罗克。
供献人牲的数量为数人、数十人或更多。
如波利尼西亚人举行大祭,有时一次要用100多个俘虏。
西南非洲、大洋洲、中南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一些原住民,则流行猎取其他部落的人头来供奉神灵的习俗,至近现代仍有残存。
中国黄河流域的先民主要用人牲血祭地母,或献祭祖先神灵,或用于建房奠基。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先民主要流行猎取异族人的人头,以其血祭谷神。
所谓“血祭”就是用人血祭奠土地,祈求恢复地力,获得谷物丰收。
这种猎首祭谷与农业崇拜有关。
约在仰韶文化时期,血祭地母的习俗可能已出现于黄河流域。
以人牲献祭地母的实例见于辽宁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和江苏铜山丘湾商代社祀遗址。
这两处遗址都发现祭祀场所,有作为祭祀对象的象征物和用于供献的人牲。
在龙山文化遗址的灰坑或文化层中,常见被杀祭的人牲与牲畜同埋,人牲的身份大概是敌对部族的俘虏。
在房基下或居住面下,还经常发现埋置婴儿或儿童。
童婴均被处死后埋入,随埋随夯。
这些童婴,应是建房举行某种祭祀仪式时使用的牺牲,故称“奠基牲”。
商代后期,用人祭祀达到高峰。
仅河南安阳殷墟一地,至今发现的人牲遗骸已达数千具。
在王宫所在地发现的是用来祭祀天神、地祇,在宗庙或墓地发现的是用来祭祀祖先神明。
1934~1935年,在1,400号王陵附近曾发现殷王室的公共祭祀场所,人牲坑中分别发掘出全躯人骨、无头肢体、人头,总数近2,000人。
殷王的宫殿和宗庙建筑,也是使用人牲的重要场所,从奠基、置础到安门、落成,都要举行隆重的人祭仪式,连同牲畜、车辆一齐埋在宫殿、宗庙台基的内外。
使用人牲最多的是小屯乙组第七号宫殿址,共用了585人。
周代人牲趋向衰微,除祭祀天地、山川、社稷等重大祀典中偶用外,一般已被废止。
秦汉及其以后,人牲基本消失,但在特定的时间或环境中仍有发生,如献俘祭庙(祭社)、杀仇祭奠,以及民间以活人祭鬼神的“淫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