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铭刻学 菊江历史网

铭刻学 菊江历史网

铭刻学简介

铭刻学(Epigraphy),考古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古代镌刻在金属、石头、泥板、象牙等材料上的铭文为研究对象。

与中国过去的金石学相类似。

其内容包括识文字、读文句、抽译文例、考证铭文内容及断代等。

对研究古代社会的历史和语言文字具有重要价值。

铭刻学起源于文艺复兴以后。

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学者特别注意古典时代(即希腊、罗马时代)的遗迹、遗物。

至18世纪,不少学者在凭吊埃及、希腊、罗马古迹之余,还把这些古迹描绘下来,并临摹铭文,加以制版印行,供学者研究。

G.措厄加认为,埃及方尖碑上的图形文字以时代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指出其文字有象形文字及音标文字的区别。

他还认为埃及文字中的“加尔杜虚”(椭圆形圈)所表现的是帝王之名,这一学说成为法国学者J.-F.商博良解读埃及文字的基础。

18世纪末,拿破仑远征埃及时的随军学者对埃及进行自然、美术、文物等方面的研究。

19世纪,意大利和德、英等国的学者也多次到埃及进行考察。

他们都描绘古迹,临摹铭刻,归国后刊印出来,加以研究。

19世纪初年,在波斯境内发现有楔形文字铭刻,1835年英国学者H.C.罗林森(1810~1895)考释出贝希斯顿铭文中的古波斯文,对其后释读在西亚大量出土的泥板文书上的苏美尔文字、古巴比伦文字、亚述文字、赫梯文字等皆有很大帮助。

近代考古学产生之后,为铭刻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这一时期,德国学者P.A.伯克(1785~1867)编纂出版了《希腊铭刻集成》。

以后,德国罗马史大师T.莫姆森 (1817~1903) 主编了16卷本的《拉丁铭刻集成》,近年则有《伊朗铭刻集成》、《印度铭刻集成》等。

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几乎每年都有新的铭刻出现,因此新的补编也不断问世。

希腊和拉丁文铭刻学每年都有年鉴,发表新发现的铭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6967.html

С.М.索洛维约夫 菊江历史网

斐济历史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