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玻利维亚历史 菊江历史网

玻利维亚历史 菊江历史网

玻利维亚历史简介

玻利维亚历史(history of Bolivia),玻利维亚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中部。

面积1098581平方公里。

人口1133万(2019年估计),其中印第安原住民占60%,印欧混血人种(梅斯蒂索人)占26%,欧洲白种人和其他民族占14%。

78%信奉罗马天主教,其次是19%新教和3%非宗教性。

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

法定首都苏克雷,政府所在地拉巴斯。

玻利维亚原始居民很早就在的的喀喀湖周围劳动、生息。

公元5~10世纪左右,这里的居民创造了灿烂的蒂亚瓦纳科文化,农业、水利、金属冶炼、制陶、建筑、雕刻等均已发展到一定水平。

15世纪,该地区成为印加帝国的一部分(见印加文明)。

1535年,西班牙殖民势力侵入玻利维亚高原地区,称之为“上秘鲁”。

1538年西班牙人在这里建丘基萨卡城(西班牙人称拉普拉塔,当地印第安人称查尔卡斯,1839年改名苏克雷)。

从此,玻利维亚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1545年,波托西地区发现丰富的白银矿,上秘鲁遂成为西班牙殖民者掠夺的一个重要地区。

当时这里银的产量相当于全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一半。

1548年西班牙殖民者A.de门多萨建拉巴斯城。

1561年,西班牙殖民当局在丘基萨卡设置查尔卡斯检审庭。

丘基萨卡最初隶属秘鲁总督区,1776年划归拉普拉塔总督区管辖。

西班牙殖民政权强制推行米塔制,迫使印第安人服劳役或到矿山采矿。

残暴的殖民统治激起印第安人不断反抗。

1780~1781年图帕克·阿马鲁三兄弟发动起义,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掠夺和残酷剥削。

1809年,拉巴斯和丘基萨卡两城人民相继起义,揭开了上秘鲁独立革命的序幕。

此后各地不断发生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

1824年,S.玻利瓦尔派部将A.J.de苏克雷率军进攻上秘鲁,驱逐西班牙殖民军。

1825年8月6日,上秘鲁宣告独立。

为了对玻利瓦尔表示敬意,定国名为玻利维亚共和国。

玻利瓦尔被选为第一任总统,由苏克雷代行职务。

1826年5月,苏克雷正式就任总统。

1828年8月,苏克雷辞职。

翌年,A.桑塔·克鲁斯就任总统,玻利维亚进入军事独裁统治时期(1829~1884)。

在此期间,各地军事首领争权夺利,内战绵延,矿业、农业生产停滞,国家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

1836年玻利维亚与秘鲁组成联邦,1839年由于智利入侵而瓦解。

1863年,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省发现丰富的硝石矿藏。

1879年,智利出兵占领矿区,玻利维亚与秘鲁联合,同智利发生“太平洋战争”。

1883年玻利维亚战败,1884年同智利签订停战协定,丧失了盛产硝石的沿海地区,从此成为内陆国(见南美太平洋战争)。

此时,玻利维亚开始文官政府统治。

1884~1899年,保守党人执政。

1899~1920年,自由党人掌权。

银矿业日趋衰败,锡矿业迅速发展。

与外国资本紧密结合的“三大家族”(C.S.阿拉马约、S.I.帕蒂尼奥和M.霍赫希尔德)垄断锡矿业,操纵国家的政治、经济。

1920~1934年,共和党执政。

1922年政府将石油藏量丰富的300万公顷土地租让给美国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勘探、开采。

在美、英石油公司的挑唆下,1932年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为争夺北查科地区的石油资源而开战,结果玻利维亚战败,丧失大片领土(见查科战争)。

1934~1936年,自由党人J.J.特哈达·索尔萨诺任总统。

查科战争的失败激起人民对独裁政府的不满。

1936年5月,J.D.托罗上校发动政变,就任总统。

托罗及其继承者G.布什·贝塞拉提出“打倒寡头政治”、“取消旧政党”的口号,组织工会,开展农民运动;宣布实行社会主义,颁布石油国有化法令,将美资石油公司收归国有;下令各大矿业公司将外汇全部上交玻利维亚中央银行。

1939年,军人集团攫取政权,实行军事统治,镇压工农民主运动。

1940~1943年,E.佩尼亚兰达任总统。

1942年1月,玻利维亚政府宣布和德、意、日断绝外交关系,1943年4月对德、意、日宣战。

这一时期,民族主义革命运动(见玻利维亚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左派革命党、革命工人党等相继成立。

1943年,民族主义革命运动联合军官集团发动政变,由G.比利亚罗埃尔任总统。

他仍旧实行托罗和布什·贝塞拉执政时期的改革政策,1945年4月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946年,军人又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此后,保守党人E.埃尔佐格·伊·加赖萨瓦尔、M.乌里奥拉戈伊蒂亚相继任总统。

1952年4月,民族主义革命运动领导矿工、农民及其他阶层人民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V.佩斯·埃斯登索罗就任总统。

民族主义革命运动执政期间(1952~1964),把主要由美国资本控制的三大锡矿公司收归国有,建立国营的玻利维亚矿业公司;实行土地改革,使一部分农民分得了土地(见玻利维亚革命)。

1964年11月,副总统R.巴里恩托斯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1969~1971年,军人A.奥万多·坎迪亚和J.J.托雷斯·冈萨雷斯相继执政,继续推行国有化和发展民族经济的措施。

1971年8月H.班塞尔·苏亚雷斯发动政变上台,提出收回出海口等“国家复兴”计划,同时镇压群众运动和反对派政党。

1978年恢复选举,民主运动高涨。

但此后军人势力继续把持政权,一再发动政变,国内政局动荡混乱,经济停滞。

1982年10月5日,左派民族主义革命运动领导人H.西莱斯·苏亚索当选为总统,结束了18年的军人统治。

他恢复民主政治,允许政党和工会公开活动,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985年7月9日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同年8月,民族主义革命运动领导人佩斯·埃斯登索罗再次当选总统。

新政府致力于恢复经济,巩固民主;但由于采取一系列严厉的经济紧缩措施,推行新自由经济政策,遭到广大工人和反对党的强烈反对。

2003年,天然气管道风波(通过智利港口,向北美输气)引起全国抗议、全国总罢工,总统桑切斯与接任的代理总统梅萨先后被迫下台,逃亡海外。

2005年12月18日举行总统选举。

艾马拉族的印第安原住民、玻利维亚争取社会主义运动领导人莫拉莱斯以53.75%的选票赢得选举,并于2006年1月22日就职,成为该国首位美洲原住民总统,亦成为玻利维亚第一位左翼总统。

开始了缓进的社群社会主义(即印第安社会主义)为基本价值理念以构建玻利维亚。

2009年1月25日,玻利维亚历史上的第16部宪法,也是首部由全民公投的宪法,以61.8%的赞成票获得通过。

2009年3月26日,莫拉莱斯签署最高法令宣布将原国名“玻利维亚共和国”(República de Bolivia)改为“玻利维亚民族国”(El 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并以64.2%支持率成功连任。

2019年11月10日,总统莫拉莱斯因被指选举舞弊而被迫辞职。

[[Category:B音词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7055.html

巴拿马历史 菊江历史网

秘鲁历史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