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爱尔兰历史 菊江历史网

爱尔兰历史 菊江历史网

爱尔兰历史简介

爱尔兰历史( history of Ireland),爱尔兰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的爱尔兰岛上。

境内南部和北部地势较高,中部为平原。

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故有“绿岛”之称。

面积为70282平方公里(约占全岛的5/6),2020年估计人口为4,977,400,多数为爱尔兰人。

其中90%以上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新教。

官方语言为爱尔兰语和英语。

首都都柏林。

殖民时期以前

最古居民是克尔特人,公元前7世纪就在岛上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和饲养家畜。

公元5世纪皈依基督教。

1169年,英国开始入侵爱尔兰。

1171年英王亨利成为爱尔兰君主。

1541年英王为爱尔兰国王。

17世纪,爆发反英民族起义。

1649年,O.克伦威尔率军镇压了这次起义,并把整个爱尔兰置于英国统治之下。

在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爱尔兰再次发动起义。

英国在镇压起义后,于1801年正式吞并爱尔兰。

殖民时期

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爱尔兰经济凋敝,刚刚发展起来的工业也完全衰落,民不聊生,仅1845~1848年的大饥荒,就夺去150万人的生命,100多万人离乡背井,远走美洲。

19世纪60年代起,爱尔兰人民又展开争取民族独立,争取自治权利和收回土地的斗争。

芬尼运动、C.S.巴涅尔的自治运动和土地同盟的活动,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20世纪初,爱尔兰出现旨在恢复和发扬克尔特文化的爱尔兰文化复苏运动,产生了作家J.乔伊斯,诗人W.B.叶芝,剧作家O.王尔德等。

著名作家萧伯纳,小说《牛虻》的作者E.L.伏尼契,原籍也都是爱尔兰。

1913年夏,都柏林工人大罢工,持续5个月,表明爱尔兰的无产阶级已经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尔兰民族运动进一步高涨。

1916年4月爆发的复活节起义,把反英斗争推向一个新阶段。

1919年,新芬党拒绝出席英国议会,自行在都柏林召开议会,建立武装,宣布成立爱尔兰共和国。

英国政府被迫于1921年12月6日与新芬党签订《英爱条约》,允许爱尔兰南部26郡成为“自由邦”,享有自治权;北部6郡则划归英国,成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1936年,爱尔兰自由邦议会,颁布宪法。

翌年,改自由邦为共和国,但仍留在英联邦内,其驻外使节,及签订的国际条约,须经英国核准。

1938年举行第一届总统选举。

爱尔兰文化复苏运动的领导人D.海德当选总统,E.de瓦勒拉出任总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尔兰宣布中立。

1948年12月,爱尔兰议会通过《爱尔兰共和国法案》,宣布脱离英联邦。

独立后

1949年4月18日,爱尔兰共和国正式成立,以都柏林为首都。

5月,英国承认爱尔兰共和国为独立国家,但北爱尔兰,仍在英国统治之下。

此后,爱尔兰政府和人民,一直为要求归还北爱尔兰、实现国家的最后统一而不懈努力。

1950年,爱尔兰与美国签订友好条约和通商与航海条约。

1955年,被接纳入联合国。

1973年,爱尔兰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

工业生产以平均每年递增6%的速度持续发展,农业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1/6,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0%。

1979年6月22日,爱尔兰和中国正式建交。

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困难曾引起政局不稳。

1982年政府更迭3次。

1982年12月14日,爱尔兰统一党和工党联合组阁。

1983年改组。

现任总统P.希勒里,总理G.菲茨杰拉德。

该届政府执政后,在抑制通货膨胀、削减赤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卓有成效。

但是,政府仍面临着失业、债务等问题。

1983年3月爱尔兰各大政党及北爱尔兰社会民主工党共同组成《新爱尔兰论坛》。

1984年《新爱尔兰论坛》提出统一、邦联或共管3种解决北爱尔兰政治结构的方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7305.html

安道尔历史 菊江历史网

德国历史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