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利比亚历史 菊江历史网

利比亚历史 菊江历史网

利比亚历史简介

利比亚历史( history of Libya),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地处北非东部。

北临地中海,东与埃及相接,东南与苏丹交界,南与尼日尔、乍得为邻,西与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接壤。

“利比亚”一词原是居住在今昔兰尼加东部的柏柏尔人部落的名称。

古代希腊人把埃及以西的整个北非叫作利比亚。

后来仅指今日利比亚国家所在的地区。

面积为176万平方公里。

人口360万(1984),主要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

首都的黎波里。

早期历史

远古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数千年前,柏柏尔人在这里狩猎和采集食物,过着原始群居生活。

公元前10世纪,腓尼基人在的黎波里塔尼亚沿海建立一系列据点,其中著名的有雷普西斯、埃亚等。

公元前7世纪中叶,迦太基人入侵。

的黎波里塔尼亚在迦太基人的影响下农业逐渐发展,开始出现定居村落。

由于这里是北非沿海到达西非尼日尔河流域商道的过境地,商业也得到发展。

商队越过撒哈拉沙漠运进地中海周围国家的制成品,运出黄金、宝石、驼鸟毛和椰枣等。

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占领利比亚后,分别在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设立行省进行统治。

罗马人经营大地产,由当地柏柏尔人耕种,收取地租。

5世纪末,罗马帝国在北非的统治瓦解,汪达尔人入侵的黎波里塔尼亚。

后来,拜占廷帝国又以武力取代了汪达尔人在利比亚的统治。

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进入利比亚,当地柏柏尔人逐渐皈依伊斯兰教,使用阿拉伯语。

农业、商业和手工业有了较快发展。

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完善。

10世纪,利比亚受法蒂玛王朝统治。

12世纪的黎波里塔尼亚在被并入摩洛哥的阿尔穆瓦希德王朝。

后归属于突尼斯的哈夫斯王朝。

16世纪,土耳其人占领了利比亚,在的黎波里派驻德伊统治。

利比亚名义上属奥斯曼帝国,但实际是独立国家。

18世纪初,利比亚由卡拉曼利王朝统治。

19世纪30年代,土耳其苏丹为加强对利比亚的控制,推翻卡拉曼利王朝,派遣总督直接统治,将全国分为若干行省,向当地居民征收赋税。

伊斯兰教的塞努西教派主张恢复原始教义的纯洁性,不承认土耳其苏丹的统治,也反对欧洲人在北非的侵略活动。

它号召利比亚人民进行“圣战”。

土耳其在利比亚的统治处于危机之中。

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和统治

1911年意大利军队在利比亚登陆,击溃了土耳其军队,1912年10月利比亚沦为意大利的殖民地。

由于当地人民自发起来抵抗。

意大利军只能驻守在沿海的一些城市。

不久以塞努西教派为主的抵抗组织领导了反意武装斗争。

这使意大利作出某些让步。

1922年意大利再次发动侵略利比亚的战争。

利比亚人民在民族英雄奥马尔·穆赫塔尔领导下英勇奋战。

遭到残酷镇压。

意大利殖民者颁布法令没收当地非洲人的大量土地,组织公司进行经营,强迫非洲人充当劳动力。

1943年初,英法军队占领利比亚,结束了意大利的统治。

英国、法国对利比亚实行分治,英国占领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地区,法国人占领费赞地区,并分别成立了军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联合国对利比亚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

1951年12月利比亚独立,组成了以伊德里斯一世为国王的利比亚联合王国。

独立后的利比亚

1963年4月取消联邦制,改国名为利比亚王国。

1969年9月以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为首的一批青年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建立共和国。

新政府成立后,制定新宪法,定伊斯兰教为国教,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措施,收回英、美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将外国银行和英国石油公司收归国有、没收意大利人的地产等等。

自50年代起,利比亚开采出大量优质石油,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国之一。

1973年卡扎菲提出了“世界第三”理论,宣称要走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建设“标准的社会主义”。

1977年3月2日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1984年2月组成全国最高行政执行机构──全国人民委员会。

对外奉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不结盟的政策,强调阿拉伯国家的联合统一。

1978年8月9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7381.html

马达加斯加历史 菊江历史网

卢旺达历史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