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历史简介
津巴布韦历史( history of Zimbabwe),津巴布韦共和国系位于非洲东南部的内陆国家。
北与赞比亚,东北和东部与莫桑比克,南与南非,西与博茨瓦纳为邻。
面积390759平方公里。
人口773万(1984),其中非洲黑人占绝大多数。
主要居民为恩德贝勒人和绍纳人。
大多数居民信奉原始宗教。
官方语言为英语。
首都哈拉雷。
===早期历史公元前5000年左右,桑人已在这里定居。
今哈拉雷市郊还保存着他们当时创作的岩画。
公元2世纪进入铁器时代,10~12世纪向铁器时代晚期过渡。
铁器时代晚期的居民为绍纳人,他们由北方越过赞比西河迁入,并在津巴布韦建造了一批最早的石头建筑物。
14世纪,在古马尼耶和利奥帕兹科佩地区建立津巴布韦国。
14世纪下半叶~15世纪上半叶,是它的繁荣强盛期。
津巴布韦输出黄金和象牙,并通过印度洋贸易网远销印度与中国。
15世纪末,津巴布韦国分裂,在北方建立了姆韦尼·马塔帕王国;在西南和南方,先后建立了托尔瓦王国和罗兹韦王国。
17世纪末,罗兹韦国势强盛起来,统治了津巴布韦地区。
1505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索法拉后,侵入赞比西河中游的塞纳和太特,以此作为向姆韦尼·马塔帕王国和罗兹韦王国进行渗透扩张的基地。
但葡萄牙人始终未能征服这两个国家。
19世纪,这两个王国先后衰落,分裂成许多各自独立的小国或部落。
19世纪30年代,恩德贝勒人在姆基利卡基率领下,由南非渡过林波波河,定居在以布拉瓦约为中心的西南地区,随后向四周扩展,征服了绍纳人的诸小国家和部落,创建了马塔贝勒国。
英国殖民者的入侵
1870年,马塔贝勒国王姆基利卡基之子洛本古拉继承王位。
此后,前来津巴布韦的欧洲殖民主义者、商人和传教士与日俱增。
1888年,受英国殖民者C.J.罗得斯之托,英国牧师R.莫法特诱骗洛本古拉签订《莫法特条约》,使马塔贝勒国开始受英国控制。
同年10月,罗得斯又从洛本古拉手中骗取了“拉德租让权”,并利用拥有皇家特许状的英国南非公司,招募雇佣军,于1894年占领了整个津巴布韦地区。
洛本古拉为捍卫本国主权和独立,领导全体军民实行焦土抗战。
1894年初,他因病去世,反侵略斗争遂告失败。
1895年,英国通过南非公司在津巴布韦确立殖民统治,并用罗得斯之名命名为罗得西亚(1923年改称南罗得西亚)。
1896~1897年,马塔贝勒人和绍纳人先后爆发反英武装起义。
均被英国政府镇压。
20世纪初,大批欧洲移民在淘金热的驱使下来到津巴布韦,抢占金矿地,逐渐形成白人移民社会。
1923年起,白人殖民者组织内阁,对广大非洲人实行种族主义统治。
为了加强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对非洲人的统治,制定了《土地分配法》、《工业调解法》和《土著登记法》。
民族独立运动
1924年,津巴布韦成立了工商业职工联合会。
20年代末,沙姆瓦锌矿、万基煤矿工人举行罢工。
1934年成立了南罗得西亚非洲人国民大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1945年爆发铁路工人罢工。
1948年爆发各行业工人总罢工。
1953年英国殖民当局和白人种族主义者把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独立后改名赞比亚)和尼亚萨兰(独立后改名马拉维)拼凑成中非联邦。
在三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下,联邦于1963年末被迫解散。
在反对中非联邦的斗争中,J.恩科莫于1957年领导重建南罗得西亚非洲人国民大会。
该组织提出了一人一票和实现非洲人多数统治的主张。
1960年1月,恩科莫等人另建民族民主党,1961年遭查禁。
后又成立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恩科莫任主席。
“人盟”要求消灭殖民主义统治,建立民主政府,取消经济剥削。
1963年8月,R.穆加贝和N.西索尔等因与恩科莫在斗争政策和策略上发生分歧,退出“人盟”,另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穆加贝任总书记。
“民盟”主张成立由非洲人组成的政府,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下的假独立。
这两个政党先后两度被宣布为非法。
1964年4月,代表白人农场主利益的罗得西亚阵线党组阁,极端种族主义分子I.D.史密斯上台,镇压非洲人的民族独立运动,“人盟”和“民盟”的主要领导人恩科莫、穆加贝等遭到逮捕和监禁(1974年被释放)。
1965年11月11日,史密斯当局单方面宣布罗得西亚独立,并于1969年公布共和国宪法,企图从立法权、选举权和土地所有权等方面永远维持少数白人对广大非洲黑人的种族主义统治。
这进一步激化了种族矛盾和国内各种矛盾,迫使津巴布韦人民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武装斗争的道路
1966年4月28日,总部设在莫桑比克的津巴布韦民族联盟游击队,在锡诺亚开始武装斗争。
70年代,在津巴布韦北部、东北和东部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一些半解放区。
1974年末,史密斯种族主义政府迫于内外各种压力,开始同非洲民族主义者进行谈判。
1976年10月,“民盟”和“人盟”联合组成津巴布韦爱国阵线,下设联合军事武装部,在统一指挥下,游击战争得到更大的发展。
津巴布韦武装斗争的发展,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
1976年10~12月,由英国出面召集,举行了讨论津巴布韦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因史密斯当局坚持顽固立场,日内瓦会议失败。
1977年1月,史密斯当局提出“内部解决”方案,与A.T.穆佐雷瓦、西索尔等温和派进行谈判,于1978年3月达成“内部解决”的8点协议,成立过渡政府,仍由史密斯任总理。
但立即遭到津巴布韦人民的抵制和反对。
爱国阵线领导的游击队加强了攻势,1978年把游击战推进到首都索尔兹伯里(今哈拉雷)附近。
1979年5月,根据内部解决协议举行了全国大选。
穆佐雷瓦当选为总理。
1979年9~12月,英国以宗主国的身份召开关于解决罗得西亚问题的伦敦制宪会议,就制订独立宪法、走向独立的过渡及实现停火、选举等问题达成了协议。
1980年2月,根据该协议举行议会选举,“民盟”获胜,组成了由穆加贝任总理的津巴布韦第1届非洲人多数统治的新政府。
4月,津巴布韦宣布独立,成立津巴布韦共和国。
独立后的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独立后,穆加贝政府在政治上执行种族团结与和睦政策,建立有各派参加的联合政府。
经济上,对外资和本国资本经营的工商企业和农场不予没收,不实行国有化。
这些措施,安定了白人,调动了私人企业的积极性,使工农业生产得以稳定增长。
新政府还着手改善广大非洲黑人的生活,把建设广大落后的农村(农民占全国人口80%)作为国内政策的重点之一。
对外奉行积极中立的不结盟政策,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霸权主义。
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85年7月津巴布韦举行独立后第1次大选,“民盟”再次获胜,穆加贝连任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