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简介
《贞观政要》(汉语拼音:Zhen’guan Zhengyao),记载中国唐朝唐太宗政绩及君臣论政的史书。
唐代史学家吴兢著。
全书十卷四十篇,约八万字。
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书中提出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务实求治、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施政方针,”爱之如一”较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终的人格要求。
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编纂者吴兢(约669~749),唐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长期在国史馆任职。
曾撰《唐书》98卷(一说65卷),《唐春秋》30卷,均已散佚,唯此书存。
《贞观政要》系“随事载录”而成,凡10卷40篇,约8万字。
它以君道、政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等为篇目,分别采摘唐朝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同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45人的政论、奏疏。
主要内容包括治国方针、选贤任能、精简机构、申明法制、崇尚儒术、评论历史得失等方面,同时强调统治者的自身修养,如敬贤纳谏、谦逊谨慎、防止奢惰等。
此书约在9世纪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受到重视,也被列为皇家、幕府的政治教本。
《贞观政要》和《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较为详细,为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魏征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
《贞观政要》国内外现存的古写本有20余种,其中日本所存的18种,均属12世纪以前的写本。
现存最早的刻本是明洪武三年(1370)王氏勤有堂本,现藏北京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