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公羊传 菊江历史网

公羊传 菊江历史网

公羊传简介

《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迄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分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公羊传》的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公羊传》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

《公羊传》与《左传》、《穀梁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

旧说创始于子夏弟子齐人公羊高,西汉景帝时得立于官学。

其大师胡毋生、董仲舒等任博士,专门从事研习、讲授之业。

武帝时贫苦儒生公孙弘因通晓该书竟得官至丞相,其后学者益众,遂为汉代显学。

该书援引前人解“经”成说颇多。

由于它写成于汉初,用的是汉代通行文字今文,故属今文经,并为今文经学的主要经典。

《公羊传》用问答体解说《春秋》所记史事,着重从政治而非历史学的角度阐述这些记载的是非观,并把它看成孔子政治理想的体现,作为指导后世帝王行事的准则。

由于其借对史事的议论发挥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常有一些非常异义可怪之论。

该书本文2.7万多字,其中有37年无传,可能已有残缺。

东汉何休依据胡毋生条例所作《春秋公羊解诂》,集两汉公羊学之大成。

北宋著录有徐彦所作《公羊传疏》。

清人陈立著《春秋公羊义疏》,广搜诸家解说,可供参考。

《公羊传》的传授源流,按汉朝人的说法,是先由孔子的学生子夏传给公羊高,公羊高传给其子平,平传与其子地,地传与其子敢,敢传与其子寿,都是口耳相传。

到西汉景帝时,公羊寿才与其弟子齐人胡毋子都写在竹帛上。

《公羊传》是极力主张大一统的,主张君臣等级观。

《公羊传》采取问答的方式,在汉语修辞学、词汇学、语法学上也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公羊春秋》作为家学,世代相传至玄孙公羊寿。

汉景帝时,公羊寿与齐人胡母子都合作,方才将《春秋公羊传》定稿“著于竹帛”。

所以《公羊传》的作者,班固《汉书·艺文志》笼统地称之为“公羊子”,颜师古说是公羊高,《四库全书总目》则署作汉公羊寿,说法不一。

但比较起来把定稿人题为作者更合理一些。

今本《公羊传》的体裁特点,是经传合并,传文逐句传述《春秋》经文的大义,与《左传》以记载史实为主不同。

《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对《春秋》的解释重在发挥“微言大义”,两汉时期一直处于官学地位,对汉代学术、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 阅读《公羊传》: 《公羊传》目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7679.html

穀梁传 菊江历史网

逸周书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