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汉语拼音:Yu Haowen,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兴定五年(1221)进士,曾任国史院编修、南阳令、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
金亡后绝意仕进,潜心著述。
元好问才雄学赡,为金元之际的文学大家,在诗、词、文、曲、小说和文学批评方面均有造诣,诗歌成就尤高。
今存诗1361首,内容丰富。
一些诗篇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和百姓苦难,如《岐阳》、《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似写意丹青,把战争的残酷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善于用典型的场景、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国破家亡的惨状和时代的劫难,这类诗歌沉郁悲凉,追踪老杜,堪称一代史诗。
其写景诗,表现山川之美,意境清新,脍炙人口。
诗体裁多样,七言是其所长。
《金史·元好问传》称:“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
五言高古沉郁,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
”好问之词今传377首,感慨兴亡,言情咏物,登临怀古,送别赠答,题材广泛。
艺术上以苏、辛为典范,博采众长,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当为金代词坛第一人。
好问之文继承唐宋大家传统, 清新雄健,长短随意,众体悉备。
散曲今仅存9首,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具有开创性。
《续夷坚志》为其笔记小说集,为金代现存的优秀短篇小说。
元好问为金代文学批评之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
所编金诗总集《中州集》(附金词总集《中州乐府》),为金代保存了可贵的文化资料。
该集借诗存史,选录精审,价值极高。
还著有《遗山集》40卷。
其中诗14卷,文26卷;编有《中州集》10卷,附《中州乐府》1卷 。
现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