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谱牒简介
谱牒,记录中国氏族世系的书。
熟悉或编纂谱牒的学问称为谱学。
中国古代最早的谱牒是《世本》,记黄帝到春秋时列国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已亡佚。
魏晋南北朝时社会重门阀,士族为了维护其世代相传的优越社会地位,以区别于庶族寒门,谱牒成为重要工具,谱学因而广泛流行。
谱牒的作用有4个方面:①当时朝廷任官命职要考虑人选的门第和家世,必须参考谱牒。
②士族一般不负担徭役兵役,而庶族则否。
政府为了征发,要防止庶族冒充士族,规避徭役。
除户籍上表明这种区别之外,谱牒也是一种依据。
③当时婚姻注重门当户对,结姻亲时定要了解对方门第家世和世代仕宦情况,谱牒是必要的参考。
④当时社会风习重避家讳,与人谈话中如触及对方父祖的名讳,即为不敬。
所以社交需要熟知谱牒。
谱牒姓氏之学,到唐代还受到重视,此类书有《元和姓纂》、《姓氏录》、《贞观氏族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