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条约简介
《黄埔条约》(汉语拼音:Huangpu Tiaoyue;英语:Treaty of Whampoa),法国与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又称《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后,法国利用中国战败的困难局面,继英美之后派遣特使剌萼尼(Théodore de Lagrené)率兵船八艘,于道光二十四年六月三十日(1844年8月13日)到达中国澳门,与清两广总督耆英谈判。
1844年10月24日,双方在停泊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特号上签约,1845年8月25日在中国澳门交换批准。
共36款,附《海关税则》。
法国不但轻易取得英、美已得到的各种重大权利如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而且攫取一些新特权,如法国人在五口地方租赁房屋行栈或租地自行建屋时,其“房屋间数,地段宽广,不必议立限制”。
条约给予法国人在五口建造礼拜教堂、墓地等权利,并规定中国政府承担保护的义务。
条约签订后,法使又强迫清政府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