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札鲁忽赤 菊江历史网

札鲁忽赤 菊江历史网

札鲁忽赤简介

札鲁忽赤(汉语拼音:zhaluhuchi),蒙古和中国元朝的官名。

又作札鲁火赤札鲁花赤,汉译“断事官”。

蒙古建国之初,司法行政事务简单,只设札鲁忽赤总领其事,以分封领民和刑罚为主要职掌。

它是当时国家最大的司法行政长官。

随着蒙古向外扩张,版图扩大,各诸王投下都设札鲁忽赤。

成吉思汗曾命失吉忽秃忽为也可札鲁忽赤(大断事官),主持分封千户。

窝阔台汗时,失吉忽秃忽又到中原编籍民户,为诸王功臣划分封邑,汉人称之为“丞相”。

蒙哥汗时,也可札鲁忽赤忙哥撒儿以酷刑鞫讯反蒙哥汗的窝阔台系诸王和诸将,得宠于大汗。

入元以后,札鲁忽赤从总揽各种政务的官员变为司法长官。

元朝立大宗正府,以诸王主持府事,设从一品高秩的札鲁忽赤,元成宗铁穆耳以后员额达40人左右,审理四怯薛、诸王、驸马投下蒙古、色目人的犯罪案件和婚姻、驱良等户籍争讼,也审理汉人、南人的重大刑事罪犯,按检诸路刑狱。

有时,边远征伐也派札鲁忽赤领军。

仿照札鲁忽赤制度,中书省设三品断事官,员额由31人逐渐增至41人,从皇室、诸王驸马投下的怯薛等官选用人员,掌刑政,并常派出理算钱谷。

枢密院也设三品断事官数员,掌管和处理军府狱讼。

宣政院、太禧宗禋院等官衙也曾置断事官,后多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8425.html

通政使司 菊江历史网

通政院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