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机简介
花机,中国古代织机名称。
即手工提花织机之简称。
又名花楼机。
中国很早就有手工提花法,西汉时已能用提花束综控制上万根经纱,经汉唐时期的发展,至宋元时期,手工织机已经走上定型化,宋人已使用提花机。
元人薛景石的木工技术专著《梓人遗制》中所绘“华机子”图,对织机每一零件的尺寸及其安装位置都有规定。
明代提花织机的结构更为完善,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绘有花机全图,并对其结构作了详细说明。
花机全长一丈六尺,中间装有调整经线开口位置的部件,即衢盘。
其下垂吊衢脚,是使经线回复原位的部件。
衢脚以加水磨滑的竹棍制成,共一千八百根,今称纹针。
机上有花楼高高突起,是提花机上用人力按花纹样稿控制经线起落的部件。
龙袍织机花楼高达一丈五尺。
织机的尾部用经轴卷丝。
中部垂直置放的两根叠助木,是用来绷紧经线的压木。
此外,还有楼门、涩木、老鸦翅、铁铃、眠木牛、称庄等多种部件,十分复杂。
花机适于织造复杂的大花纹织物。
织作无花纹的素罗,或在软纱上织小花纹时,用一人操作的小机(即腰机),而不用花机。
使用花机需两人合作,一人司织,一人“坐立花楼架木上”负责提花。
花楼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