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常建【】 – 人物百科

常建【】 – 人物百科

常建简介

常建(生卒年不详),唐朝诗人。

籍贯邢州(根据河北邢台墓碑记载),《唐才子传》说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招王昌龄、张偾同隐。

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

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

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还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

今存《常建诗集》三卷和《常建集》二卷。

《全唐诗》收录其诗52首。

在历代唐诗选本中,都有常建的诗入选,《唐诗三百首》中有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宿王昌龄隐居》二首。

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

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

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

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

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

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

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

其实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这在占相当比重的边塞诗中尤为明显。

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尤其前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广为古今传诵。

他还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

今存《常建诗集》三卷和《常建集》二卷。

《全唐诗》收录其诗52首。

在历代唐诗选本中,都有常建的诗入选,《唐诗三百首》中有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宿王昌龄隐居》二首。

殷璠《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评论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

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惟论意表。

”并举“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宿王昌龄隐居》)等句,称其“警策”;尤推服《吊王将军墓》,认为善叙悲怨,胜过潘岳。

常建常建其诗

盛唐诗派中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之称。

他的诗现存57首,数量虽不多,《四库全书总目》称常建“卓然与王、孟抗行者,殆十之六七”。

《河岳英灵集》中常建序称“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

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于如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又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此例十数句,并可称警策。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悠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最著名的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在优游中写会悟,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和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居一格。

现江苏常熟虞山破山寺已成蓍名景点,全赖常建此诗以传。

常建其他记载

在唐朝灿若星辰的诗人中,常建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著名诗人。

在历代唐诗选本中,都有常建的诗入选,《唐诗三百首》中有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宿王昌龄隐处》二首。

其中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成为唐诗中的名句,广为流传,影响很大。

在唐朝文坛上,常建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李白。

如唐丹阳进士殷璠的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中就把常建置于卷首,位在李白、王维等人之前,并在诗序中大加称赞。

常建祖籍之谜

但常建的祖籍是哪里?一直是一个悬案――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新注》说:常建的籍贯,《全唐诗》未书。

《唐才子传》作长安人,但唐才子传是小说,并非史书。

而且他的《落第长安》诗有“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语,似非长安人。

此说见著名唐诗研究专家傅璇琮先生《谈新编本的一些问题》(文学评论丛刊第三期)。

傅璇琮《考》也对《唐才子传》所记常建事迹作了辨正,他认为《唐才子传》说常建是长安人不确,但他究系何地人,限于目前的史料,只能阙疑。

高步瀛选注的《唐宋诗举要》中注:常建,长安人。

开元进士。

大历中,为盱眙(在今江苏)尉,颇不如意。

后寓鄂渚(今湖北武昌),招王昌龄、张偾同隐。

(见唐才子传)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唐诗三百首辞典》中注:长安(现陕西西安)人。

开元进士,曾任盱眙尉。

《辞海》“常建”条是这样解释的:唐诗人。

故里不详(一说长安人,误)。

开元15年进士,与王昌龄同榜。

曾任盱眙尉。

天宝年间卒。

一说大历时尚在世,实误。

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题破山寺后禅院》一首,为世传诵。

也有部分边塞诗。

有《常建集》。

在目前仅存的《唐人选唐诗》,只有十种,由唐朝人元结和殷璠等选编的,应该是比较权威的选本。

这些选本的选取标准虽然各有不同,但总的可以看出他们对本时代诗歌的一些看法与评价。

其中第三集是《河岳英灵集》,由殷璠选编,共选诗二十四家,殷番在此集前言中说了他的编选标准:“如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纵权压梁窦,终无取焉。

”他在目录中又写道:“切见诗之流传于世多矣。

若唐之河岳英灵。

中兴间气。

则世所罕见焉。

本堂得此本。

编次既当。

批摘又精。

真诗中无价宝也。

”说明编者是非常认真的,目的确是以质论诗。

在此集中,第一名就是常建,第二位才是李白,而与常建同榜进士的王昌龄,却被排在了卷上的倒数第二位。

并且,常建诗15首,而李白诗仅选了13首,由此可见常建在当时文坛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甚至超过了李白。

此集在常建集前评语中言:“高才无贵士。

诚哉是言。

曩刘桢死于文学。

左思终于记室。

鲍照卒于参军。

今常建亦沦于一尉。

辞海“河岳英灵集”条称:“选录唐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年(714―753)期间常建、李白等二十四人诗二百一十四首,每人各附评语。

番论诗反对轻艳矫饰,提倡风骨声律的统一,注重兴象。

所选以此为标准,是唐人选唐诗中较好的选本。

常建古碑发现

2006年8月,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文管所在征集文物中,收上来一块古碑,是常建后人的一块墓志铭。

墓志铭刻于威通六年。

墓志铭中追述了常建的事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破解了这个千年之谜:唐朝大诗人常建的祖籍就是邢台。

在此碑额上刻有“唐故府君常公墓志铭”字样。

碑题是:《唐故府君前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常公墓志铭并序乡贡进士傅融撰》:碑文为:公讳□,先邢州县人也。

建国,命谥其来远矣,粤文场常建者,公之近祖也,在英灵集,冠群公之首,词华品藻,具在小序。

祗如梦太白西岑、哭王昭君可为尽美矣。

曾祖琳,皇试太子通事舍人。

祖如玉,皇授左龙武军军使兼御史大夫。

天宝未年,安史作乱,四海鼎沸,公发貔虎之威,扫荡妖氛,无不泯尽。

敕书于诏至今见在。

父太平,皇右军兵马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厝事,上柱国,河内县开国伯,食邑三百户。

公秉仁义之权侠,忠贞之勇卒,因内外游历,中丘御史端公曹公一见如旧,署以爪牙之任,亦非愿焉。

早年知命,退身乡里,□茅二房,结文场之友,清文丽藻,观之璨然。

复至暮年,渐遵释教,毗蓝净宗,往来不绝。

或图画真容,或书写经典,前后数年,不可胜记。

何图天下□音,鱼靳遗殒,此明哲于大中九年三月五日,享年六十有四,终于私茅焉。

夫人雍氏,志性温雅,令望谦柔,名著陶家,恩同孟氏。

自公沦亡,经于数载,馈奠之礼,靡有阙舆,不幸忽抱疾瘵,枕席弥留,祸亟飞钟,遄流不息,于咸通四年三月甘日,享年七十奄终。

华室唏吁,乔柯先折,鸾镜沉辉。

自亲非亲,咸悉悲悼。

女王氏,长适太原王氏。

幼奉训诫,长习箴规,克著三从,罔亏四德。

次在室,岂岂令漱难可比焉。

幼曰喜娘子不幸华年奄遘,大夜琢玉,记铭至今。

见在令子三人,二人早亡。

幼曰现,少诣儒门,颇览坟典,曾蒙乡荐,云汉攀鲵,久蹑秦川。

东堂折挂,自遭荼毒,泣血庭隅,公之□榆,岁月深远,道路睽阻,护丧不任。

以咸通六年八月十二日,卜兆于兹邑西南十里,礼也。

其茔也,前临郊邑,却眺山河,韩魏之风云,燕代之委气,其在兹矣,虑以陵谷迁改,年代湮没,乃命刊石而记焉。

铭曰:粤惟常公,堂堂挺秀,杖德松筠,怀仁苑囿,话言惟新,倾盖如旧,守礼不差,防闲匪昼,挂冠严岭,濯缨沧浪。

晚就释曲,时赴道场,心怀松柏,□德珪璋,气如浮云,志若秋霜。

疾疹弥留,亦奠痊损。

泰山其颓,哲人将殒,于戏夫子,微言将泥。

令德令图,道光惟允。

呜呼哀哉,丧我英逸。

已矣夫人,古今难匹。

动合箴规,如琴如瑟。

云逐蟾辉,魂飞白日。

猿啼青山,长归幽冥。

滔滔者川,浑浑东注。

悠悠者人,茫茫不□。

自古在昔,何新何故。

长夜冥冥,千载不寤。

此碑文的说法与《河岳英灵集》的说法完全一样,由此完全可以认为常建的祖籍是邢州是肯定的。

常建唐才子传记载

建,长安人。

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登科。

大历中,授盱眙尉。

仕颇不如意,遂放浪琴酒,往来太白、紫阁诸峰,有肥遯之志。

尝采药仙谷中,遇女子,遍体毛绿。

自言是秦时宫人,之入山来,食松叶,遂不饥寒。

因授建微旨,所养非常。

后寓鄂渚,招王昌龄、张偾同隐,获大名当时。

集一卷,今传。

古称高才而无贵仕,诚哉是言。

曩刘桢死于文学,鲍照卒于参军,今建亦沦于一尉,悲夫!建属思既精,词亦警觉,“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

“旨远”、“兴僻”,“能沦意表”,可谓“一倡而三叹”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5610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