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驱口 菊江历史网

驱口 菊江历史网

驱口简介

驱口,战争中被俘强逼为奴、供人驱使的人。

原意为被俘获驱使之人。

驱口一词始见于中国金代。

蒙古灭金过程中,掠民为奴。

贵族、将校所得驱口,约当金残存人口的一半。

在蒙古灭南宋的战争中,掠民为驱口仍相当普遍。

后来,驱口成了奴婢的通称。

直至明代初期还有个别驱口的记载。

元代,宫廷和官府都占有大批驱口,称为官户、监户等。

贵族、官僚占有驱口的数字是很惊人的。

驱口主要被用于家内服役,用于农牧业、手工业生产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法律规定,驱口属于贱人,是主人财产的一部分,使长(驱口所有人)对驱口有人身占有权力 ,可以任意转卖,滥施刑罚,甚至杀死。

在大都和上都等城市中设有人市,买卖驱口。

驱口只有通过赎身才能成为良人。

赎身费通常要相当于或大于该驱口终身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对于绝大多数驱口来说,赎身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是少数侥幸得以赎身的驱口,脱离奴籍之后,一般仍需与使长保持一定依附关系,如军户的驱口赎身后就成为该军户的贴户,津助军役。

驱口所受压迫较之一般劳动者更加惨重,因而引起各种形式的反抗。

金末山东红袄军起义,就有驱口参加,蒙古时期和元代经常发生驱口逃亡事件。

11世纪初期,北方许多从江南被虏而来的驱口,纷纷逃回故乡,用船筏偷渡过黄河、长江。

当使长赶来追捕时,他们群起抵抗,夺回被捉获的其他驱口。

这次声势浩大的驱口反抗事件,使元朝政府大为震动。

在元末农民战争中,许多驱口也纷纷参加起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8861.html

勋贵庄田 菊江历史网

延祐经理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