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菊江历史网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菊江历史网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简介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汉语拼音:Fan ji e 、Fan nei zhan、Fan po hai yun dong),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学生的民主爱国运动。

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广大人民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日益高涨。

5月4日,上海学生上街进行反对内战的宣传,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

各校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即罢课抗议并到市政府请愿。

9日,近2万名电车、汽车及丝织工人罢工游行,要求增加工资。

15日,南京中央大学等校3000余人,赴教育部进行反内战请愿。

16日,北京大学院系联合会提出“反饥饿、反内战”的口号,北平各大学相继举行了罢课。

学生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国民党当局极为惊恐,于18日颁布《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严禁10人以上的请愿和一切罢工罢课游行示威。

5月20日,京沪苏杭地区16个专科以上学校6000余名学生在南京举行挽救教育危机联合请愿游行,并向国民参政会请愿,遭到国民党宪兵、警察、特务的殴打,百余名学生被打伤,20多人被抓走。

同日,平津学生也分别举行反饥饿、反内战的游行活动,天津学生在示威中遭毒打,50余名学生被军警殴伤,造成震惊全国的五二○血案。

血案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反迫害的口号,把运动推向新的阶段。

上海、南京、天津、北平等60多个城市的学生纷纷行动起来,举行罢课和上街游行示威。

6月19日各地学生代表在上海集会,成立了中国学生联合会。

学生运动与工人、农民、市民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9119.html

淮海战役 菊江历史网

平津战役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