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中书省 菊江历史网

中书省 菊江历史网

中书省简介

中书省(汉语拼音:Zhongshusheng),中国古代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

汉武帝以主管文书的尚书掌握机密要政。

为便于出入后宫,用宦者担任,称为中尚书,简称中书,又因兼谒者之职,故又名中书谒者。

其长官有令、仆射。

成帝时废除由宦者担任中书之制,此后至东汉末,改以士人为尚书。

东汉末,曹操设立秘书令,典尚书奏事。

曹丕改秘书为中书,设监、令各一人,监、令之下置中书郎若干人,于是中书省正式成立。

此后,诏令文书起草之责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故机要之权逐渐移于中书省。

西晋以后,历代都沿袭曹魏立中书省。

隋代废六官制,置内史省,即中书省。

唐初亦名内史省,武德三年(620)始复名中书省。

自魏晋以后,中书省是与尚书省、门下省鼎立的三省之一。

中书省的组织,历代均有变化,其员额历代不同。

中书省最重要的职权是撰作诏令文书。

中书令在唐前期与侍中、仆射同为真宰相。

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高宗死后,移至中书省。

此后,中书令执政事之笔,有出令之权,遂居宰相之首。

由于翰林学士逐渐成为重要诏令的起草者,到了唐代后期,中书省也大权旁落。

北宋前朝,中书省仅存空名,所掌只是册文、复奏、考帐等例行公事。

宰相办公处称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习称政事堂),置于皇城之内,不再设于中书省。

南宋时,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中书门下省,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改称右丞相,中书侍郎改称参知政事。

辽以南面官治汉人,其南面朝官亦沿唐制有三省之名。

中书省初称政事省,兴宗时改。

金熙宗完颜亶官制改革,掌诏敕者为翰林院,故中书省徒有虚名。

后罢废。

蒙古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后,始采用中原官制,设立中书省以总理全国政务,为最高行政机构,其设官沿袭金尚书省之制,长官中书令由皇太子兼任,未立皇太子时则缺。

中书省领六部。

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各地区相继分立行中书省,总隶于中书省;山东、山西、河北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则由中书省直辖,称为“腹里”,即内地的意思。

明初沿袭元制,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领辖六部,职权甚重。

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乘机废中书省,以六部分掌庶政,直接受命于皇帝,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9255.html

行中书省 菊江历史网

钧州三峰山之战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