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魏简介
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战国时期魏国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
又曹丕代汉称魏,史称“曹魏”,以区别于其他名“魏”的政权。
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又称魏武帝)。
魏国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领土最辽阔的国家。
魏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甘肃等省区;新疆大部;江苏、安徽、湖北、陕西各一部分以及朝鲜半岛北部及葱岭一小部分。
曹丕祖曹嵩是宦官曹腾养子。
父为曹操。
曹操经过多年征战,统一了北部中国。
延康元年(220)操卒,子曹丕继立。
同年,逼献帝禅让,称帝(即魏文帝)。
改元黄初,国号魏,迁都洛阳。
习称曹魏。
魏齐王芳(史称邵陵厉公)在位时,辅政的宗室曹爽与太尉、世家大姓司马懿间展开权力争夺。
司马懿初被排斥于朝政之外。
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
从此曹魏名存实亡。
此后,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镇压了王凌、毌丘俭、诸葛诞的军事叛乱和朝臣的反抗,扫除了夺权的政治障碍,又于景元四年(263)出兵灭蜀。
咸熙二年(265)司马昭子司马炎逼魏末帝曹奂禅让于己,称帝,是为晋武帝。
改元泰始,仍都洛阳,国号晋,史称西晋。
魏亡。
由于曹魏在三国之中占据最大地区,盘踞中原一带,而这区人口也是最多;加上有汉室禅让,向来被视为正统王朝。
期间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魏晋时代之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 中国历史纪年表
经济
汉、魏、吴三国中以曹操最重视农业,其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垦荒的面积最广,这正是当时三国中以曹魏实力最强的原因。
曹魏重视农业的另一实证,是其大力兴修水利,其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在三国中首屈一指。
如233年,关中一带辟建渠道,兴修水库,一举改造了三千多顷盐碱地,所获使国库大为充实。
再如曹魏在河南的水利工程,其成果使粮食产量倍增。
文化
曹魏虽然是以军力起家,但曹氏一族在文学上具有相当成就,如曹操和其子曹丕和曹植都擅于写诗,时称三曹,后世又称建安文学。
即使到了后期其君主也颇有艺术造诣,如曹髦擅长诗文、绘画,被誉为才子。
曹魏帝系
曹操 (追封:太祖),父亲曹嵩据考本姓夏侯,后成为曹腾养子并改姓继承侯爵。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人,官爵至魏王、丞相、冀州牧。
魏国的缔造者和奠基者。
中华民族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丕代汉后,曹操被尊称为“大魏武皇帝”,庙号“魏太祖”。
世祖:曹丕 在位7年,魏武帝曹操次子,字子桓。
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曹操次子。
性格善谋多诈。
母卞夫人。
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
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
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
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二十二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世子。
延康元年(220),曹操死,曹丕继位为丞相,他积极调节曹家与士族阶层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建立九品中正制,成功解决了曹操至死不能当皇帝的头疼问题,获得了士族的支持。
年十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改国号魏,自立为皇帝。
改元黄初,将都城由许昌(原许县)迁至洛阳。
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
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
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把用人权从士族地主手中收归朝廷。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导致魏国统治被士族垄断。
表现了他政治上的卓越才能。
然而在军事才华上远不如自己的父亲曹操,各方面才能也比不上孙权。
他曾三次亲自统军率数十万大军、水师伐东吴、蜀汉,皆大败而还。
曹丕爱好文学,并有相当高的成就。
写下《燕歌行》等中国较早的优秀七言诗。
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烈祖:曹睿 在位14年,文帝子,曹叡的母亲是甄夫人,他从小获得曹操的喜爱,220年他被封为武德侯,次年齐公,再次年平原王。
由于甄夫人得罪了曹丕被杀,因此曹丕很久没有被立为太子,有一段时间他甚至打算立他的另一个儿子作为太子。
一直到曹丕病重将死,曹叡才被立为太子。
公元226年5月丁巳日文帝病死,他于同日继位。
第二年改年号为“太和”。
曹芳 在位16年,明帝养子,封齐王,后立为太子 为魏明帝曹叡之养子,真实家世不详。
在位期间朝政为司马氏所控制,254年被司马师废为齐王,后封邵陵厉公。
曹髦 在位7年,曹丕的孙子,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
曹芳被废,曹髦被立为魏国皇帝。
后来,曹髦因不甘心朝政被司马氏霸占,带领数百仆人讨伐司马昭,在宫门处被司马氏的党羽贾充指使成济用戈刺死,并被废掉皇帝名位,以王礼安葬。
善丹青,有《祖二疏图》、《盗跖图》、《黄河流势》、《新丰放鸡犬图》传于代,又有《黔娄夫妻图》。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目其为中品。
元皇帝:曹奂 在位6年,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宁之子,本名曹璜,字景明,从260年继位到265年禅位于司马炎,此后被废为陈留王,谥号为元帝。
司马昭杀曹髦后立曹奂为皇帝,实际上曹奂手中毫无权力,在大臣和军队中也没有任何势力,完全是司马兄弟的傀儡。
曹奂在位期间,263年曹魏大将邓艾和钟会伐蜀汉,蜀汉灭亡。
司马昭被晋升为晋王。
不过蜀汉灭亡没多久,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就于咸熙二年(265年)废掉了小皇帝曹奂,魏亡。
魏亡后,曹奂被封为陈留王,并迁居邺城。
出城时,太傅司马孚握着他的手说:「我到死都是大魏的忠臣。
」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死去,享年五十八岁。
追封元皇帝,后人称魏元帝。
曹奂的后人没有再在官方的纪录出现,而我们亦无从知道他有没有后人,因为他离世时正值八王之乱,很多纪录都可能在那段期间遗失或被摧毁。
后来东晋是一直有姓曹的陈留王这个爵位,但无法所知是否为曹奂的后人,或是曹家旁系入继。
邺城遗址附近一直有一个相传为曹奂墓的土墩,后来被考古发掘证实实际上并不是曹奂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