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邱县旦寨乡古城营村西南,有一块纵500米、横1000米,面积约750亩的凸地。这里长期碎砖烂瓦,无法耕作,群众俗称庄户顶。
1997年春,当地村民按照规划在这里拉土垫宅基地,挖了一个3米多深,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大坑。不挖不知道,一挖不得了。在这个深坑内,竟发现大量陶器、砖、瓦、铜币、冶铁渣、煤渣和各种巨大动物骨骼、牙齿、锅灶、灰积等,同时发现一口古井。
而这一发现,或许能解开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为何能够全歼50万秦军,从而奠定秦亡楚继汉兴的基础。就让回到2300年前,回顾那场惊心动魄的旷世决战。
公元前209年,楚国戍卒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了反抗暴秦的序幕。陈胜攻占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随后,陈胜派兵四处攻略关东,赵、齐、燕、韩、魏等曾经被秦国灭亡的诸侯国就此重新复活,并都动员起自己的武装。
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之下,秦相李斯向秦二世推荐了当时担任少府之职的章邯。从年龄上看,章邯应该是秦国统一六国时期的中生代将领,其才能和光芒被王翦、蒙恬、王贲等人所掩盖。正所谓国难思良将,但大秦宿将纷纷逝去,就该章邯接过保卫大秦的旗帜了。
随后,章邯击灭了张楚政权,又在临济逼死了魏王魏咎,在齐地杀死了齐王田儋,一路上高歌猛进。然而在定陶,章邯却碰上了一个硬钉子,那就是项梁所指挥的楚军。
在定陶之战中,项梁三次击溃章邯主力。而在另一路,刘邦和项羽合兵,攻克了三川郡,杀死了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反秦大局,似乎又柳暗花明。
而就在此时,反秦阵营却再次发生内讧。齐王田儋败死后,齐国内部发生政变,留在齐国的大臣田角拥立故齐王田建的弟弟田假为齐王,建立了新的齐国政权。田儋的宰相田荣得知此消息后,立即率军攻入临淄,打跑了田假。无奈之下,田假只好逃亡楚国。于是,田荣拥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自己继续出任丞相。
定陶之战后,项梁将章邯围困在濮阳,因此请求田荣派兵支援一下。然而田荣却说:“让我们齐国出兵可以,但你们必须杀掉田假,否则齐国不发一兵一卒。”
当时,楚国是反秦武装的盟主,齐王田假失国依附楚国,如果将他杀掉就是失义于天下,断不可取。田荣见项梁不肯杀田假,竟真的不派一兵一卒。就像当年秦灭六国一样,齐国再次孤立于反秦阵营之外。
而在齐楚内讧之时,秦朝的战争机器已经完全发动。大量关中老秦人被动员到前线,加入了章邯部队。此时的章邯军已经不再是由刑徒组成的临时部队,而是正儿八经的、曾经横扫天下的老秦军。
项梁打刑徒军还可以,对上真正的秦军根本不可能赢。而章邯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用兵原则就是当他面临强敌在前的不利形势时,首先便会示弱于敌,作战术退却和保守态势,以麻痹敌人。在此期间,暗中继续兵力和粮草,做进攻的准备。准备就绪后,他便会向一条毒蛇一般迅速弹出,致人于死地。
秦二世二年九月的一天晚上,章邯命秦军夜袭楚军大营。项梁猝不及防,当场被击杀,楚军主力就此破亡。骄兵必败,真是永恒不变之理。此时,黄河以南的反秦武装,基本全都被章邯击败了。只要章邯继续向南推进,便可一举击灭项梁扶持的楚怀王政权,历史必将发生转折性改变。
然而就在楚地唾手可得的情况下,章邯却引兵渡过了黄河,进攻赵国去了。
若论与秦人的仇恨,赵国说自己是第一,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二。在长平之战中,秦国白起曾残酷坑杀45万赵军。在秦灭六国战役中,也属赵国抵抗最为激烈,曾三却秦军。若非秦国使用反间计害死了李牧,若非邯郸发生地震震塌了城墙,秦军也没那么容易得手。
如果说楚国是黄河以南的反秦主力,赵国就是黄河以北的盟主。当时的赵国,由反秦名人张耳、陈余所掌控,号召力极强、战斗力不俗。在章邯与黄河以南的反秦武装激战之时,秦将王翦的孙子——王离带领20万长城军团南下,试图灭掉赵国。
从秦二世二年一月到八月,赵军死死地顶住了王离的进攻,并将其限制在井陉一带,战局陷入了僵持。此时,章邯认为项梁已破,河南反秦武装已经被打散,成不了什么气候。因此,章邯决定全军北上,会同王离一起灭了赵国,从而一举平定河北的反秦武装,彻底结束平叛战争。
章邯渡河后,王离实力大增,果然大破赵军,乘胜攻占了赵国的旧都——邯郸。为了禁绝赵国人民的抵抗,章邯拆毁了邯郸的城墙,将当地人民迁到秦国本土的河内郡。张耳、陈余见势不妙,于是赶紧率领赵军主力退守到巨鹿。
巨鹿在赵国东部,和齐国非常近。一方面可以依托齐国做长期坚守的准备,一方面可以向六国求援。还有一方面,可以拉长秦军的补给线。
章邯、王离见赵军东逃,相互一合计,决定改变作战方针。章邯军和王离军加起来有近50万人,一起进攻巨鹿似乎没有必要,还徒增粮草运输的压力。因此,章邯军和王离军应分开行动。
章邯军背靠河内郡,可以就近调用、督运敖仓的粮草,供应前线。同时他充分发挥自己土木工程的特长,修建了一条运粮甬道。所谓甬道,就是有城墙的道路。在甬道的保护下,章邯押运的粮草就能安全地运往前线。而王离军则兵围巨鹿,打持久战。章邯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为了实现他围点打援的图谋。
《孙子兵法》有云:“攻其必救”巨鹿一旦攻破,就象征着河北反秦势力的败亡。因此,巨鹿之战必须得打,六国诸侯必须得救巨鹿。等六国援兵到达巨鹿,章邯和王离正好可以以逸待劳,将他们一网打尽,从而彻底解决六国问题。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阳谋。
果不其然,王离兵围巨鹿之时,各地的反秦武装纷至沓来,云集于王离军周围。然而在强大的秦军面前,六国诸侯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谁也不敢上,秦军的战斗力可不是好玩的。陈余曾派遣5000兵马援救巨鹿,结果被秦军瞬间吞没。而陈余的失败,也让六国援军畏缩不前。
而章邯,要的就是这种效果。等王离攻破了巨鹿,就可以将六国援军各个击破了。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的出现又往往能改变历史的走向。对于反秦武装来说,巨鹿之战本是必死的棋局。而项羽,却硬是逆天改命,以一己之力打断了秦朝的脊梁。
项梁死后,章邯本以为楚国已经亡了,因此完全不当一回事。然而三个楚国人,却做出了他完全想不到的事。
首先,曾经作为项梁傀儡的楚怀王趁机抓住了大权,成为了真正的君主。他当机立断,将首都迁往彭城。
虽然在东阿惨败给秦军,但楚怀王并不准备消极防守甚至逃跑,而是将首都迁往不利于防守而利于进兵的彭城。随后,他命令楚国所有的反秦义军齐聚彭城,并且正式吹响了毁灭秦国的号角。
楚怀王将本就不太富余的兵力分成两部,主力由宋义、项羽带领,北上援救巨鹿。另一路偏师由刘邦带领,西向进攻秦国本土。章邯做梦也没想到,楚国刚遭到毁灭性打击,就以如此快的速度重整旗鼓,甚至还要向秦国进行大规模反击。
其次,原本作为项梁谋士的宋义接掌了兵权,而他选择了一条让章邯难以置信的路线——穿越齐国。
宋义的楚军一路北上,从沛县、胡陵、亢父,一直进入了齐国无盐县的安阳驻扎了下来。
在当时的中国,其实有好几个叫安阳的地方。《汉书》做注的颜师古,认为宋义所驻扎的安阳在黄河北岸,也就是今河南安阳西南,当时成为河内安阳,而为《史记》做《索隐》的司马贞,以为在黄河南岸的今山东曹县东侧,也就是东郡安阳。
这两种说法,看似出入很大,但据以复原出来的项羽北上路线,却没有多少差别,都是由彭城趋向西北,经白马津北抵巨鹿,因为上述两个“安阳”都在这条路线之上。然而,这样的复原,却与《史记》记载的其他相关史事,存在明显抵牾。
后来在山东巨野县境内,曾出土有一秦代陶片,上面带有“安阳市”三字。这里的“安阳市”和如今的安阳市不是一回事。应该是一处集市,而非现在的城市。因此辛德勇推测,这个“安阳市”应当就设在《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的“安阳”邑聚之内。
《史记》曾记载,宋义曾送他的儿子宋襄去齐国当官,在无盐和齐国人饮酒高会。身为大军统帅, 宋义不可能离开军营驻地时间太长和距离太远, 否则将失去保护和对军队的控制。若从魏国的安阳出发,离军队未免也太远了。
因此学者们一致推翻了旧日的安阳之说,而是采取了辛德勇的齐国安阳。
宋义选择齐国安阳而不是魏国安阳,是非常高明的。因为无论是河内安阳还是东郡安阳,所面临都是背靠敖仓,虎踞河内郡的章邯。若楚军驻军于这两个安阳,就必然面临章邯20万秦军的压制。章邯岂能容忍楚军在这里盘踞46天?
而选择齐国的安阳,乃是避实就虚之举。齐国与楚国不睦,是天下皆知的。楚军从齐国穿过,秦军必然没有防备。而事实也证明,项羽后来从安阳出发攻击秦军,原本围点打援的王离竟浑然不觉,丝毫没有布置阻援部队,让项羽轻易地杀进了甬道。
为了缓和与齐国关系,宋义选择让自己的儿子在齐国做官。因此楚军才能畅通无阻地在齐国行动。不得不说,宋义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宋义的行军路线虽然精妙,然而在战机的把握上却出现了严重问题。在安阳,宋义竟整整停留了46天。时间一天天过去,弹尽粮绝的巨鹿马上就要被攻破了。而作为副将的项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对于项羽,司马迁曾记载了这样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项羽幼年之时,他的叔父项梁曾让他学书。然而项羽学了一下,完全没有兴趣。其后项梁又让项羽学剑,项羽学了一下结果又被学成。
对于项羽的不长进,项梁非常生气,因此将他大骂了一通。谁知项羽振振有词地说:“学剑只能一人敌,我要学万人敌。”项梁一听,非常高兴,果然是武将之种啊。谁叫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呢?于是,项梁将项家家传的兵法教给了项羽。谁知项羽依然不肯竟学。
听了这则故事,很多人认为这是项羽最后失败的重要因素。兵法学得一知半解,难怪最后的失败呢?然而在笔者看来,这恰恰相反。真正的天才,从来都是死记硬背、皓首穷经,而是直击其本质,不用任何花巧。项羽学剑时间不长,然而他在战场上却以一敌百。项羽学兵法时间也不算长,却不妨碍他百战百胜。
数十年后,汉武帝曾亲自教霍去病以兵法。谁知霍去病说了与项羽同样的话:“到了战场上,随机应变就可以,不用拘泥于兵法”可以说,天才都是所见略同的。
而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就充分展现了自己过人的智谋以及对战争本质的把握。项羽知道,和秦军作战是拖不得的。
秦军背靠敖仓,粮食充足,兵力雄厚,有的是时间和你耗。在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是“消耗战”的行家里手。项羽的祖父项燕,就曾招了秦军“消耗战”的道。当年王翦带领60万人攻楚,和项燕带领的楚国主力整整对峙了1年之久。在敖仓的支持下,秦军越耗越强。反观楚军,由于没有那么雄厚的资本,最终被秦军彻底拖垮。而项燕,也死在了那场战斗之中。
如今大敌当前,而敌方主将正是王翦的孙子——王离。项羽可不想让祖辈的悲剧再度重演。
因此项羽急谏宋义:“眼下秦军围困赵王于巨鹿,如果迅速渡河北上,楚军和赵军内外夹击,秦军必然崩溃。”
然而宋义却不以为然:“我们楚军的目的在于灭秦,而不是救赵。秦国攻赵,即使赢了也人困马乏,我们可以乘其弊而胜之。如果秦军败退,我们则可一举西进,灭了秦国。因此我们可让秦赵先斗,我们再收渔翁之利。”
听到这里,项羽急了。秦军设下以逸待劳之计,在敖仓的供应下只会越来越强。而楚军呢?因为缺乏供应已经吃起了野草。因此赵国灭亡,秦军只会更强大,楚军只会更衰弱,到时候哪有什么弊病什么衔接?
因此项羽决定,一定要杀掉宋义,否则楚军必然失败。于是项羽当机立断,假传楚怀王的圣旨,杀掉了宋义。项羽原本就是项梁的侄子,楚军也就是旧日的项家军。项羽支配起来,完全是毫不费力的。
在掌握全军之后,项羽命令勇将英布和蒲将军立即渡过黄河,对棘原和巨鹿之间的秦军后勤部队发动猛攻。
不得不说,项羽的眼光是很毒的。在重重的战争迷雾之中,他点出了秦军的死穴——章邯和王离两大重兵集团,却仅仅只有一个细细的甬道相连。只要切断了甬道,两军必然陷入孤立,就能“看一个”“吃一个”
由于楚军突然从齐国出现,秦军根本做不出任何反应。英布和蒲将军像两把–一样,突破了甬道的城墙,将这条粮道切成数段。
项羽见英布、蒲将军已经得手,便知道决胜时机已到。于是项羽全军进击,连续渡过黄河和漳水。渡过漳水后,项羽做出一个名垂千古、青史留名的决定。他下令三军将士,人人备足三天的干粮,然后将渡船全部凿沉,帐篷全部烧毁,饭锅全部砸毁,自绝退路,宣誓全军将士唯有速战速决、断无败退生还的决心。而这也就是破釜沉舟。
因为,这里有商代的巨桥仓,后来历朝历代又有东西、南北向的御道在此交汇,距离巨鹿正好三天的路程。项羽从这里渡河破釜沉舟,持三日粮,到巨鹿参战是最佳选择。
1997年春,当地村民按照规划在这里拉土垫宅基地,挖了一个3米多深,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大坑,在坑内就发现了许多汉朝以前的釜片。因此学者们推测,项羽破釜沉舟之地很可能就在这里。
而这也证明,项羽决定求生之谋所言非虚。而项羽全歼秦军之谜,或许能从中解开。
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项羽大举进击,一日之内和秦军连续交战九次,楚军连战连捷,终于完全切断了秦军的甬道。战斗中,楚军杀声震天,战鼓之声犹如惊涛骇浪。看着王离军已出现败相,原本作壁上观的诸侯军也纷纷开营出兵,战局终于逆转了。
在短时间内,王离的20万长城军全军覆没,主帅王离被俘,副将苏角被杀,另一位副将涉间自焚而死。
看着尸积如山的战场,看着跪在地上的王离,项羽一定会非常快慰。当年王翦击败了项燕,十多年后项燕的孙子抓住了王翦的孙子。
王离军覆灭后,项羽率领诸侯联军与章邯的30万大军进行对峙。在这个节骨眼上,秦廷之内发生内讧,赵高杀死了李斯。作为李斯举荐的将领,章邯感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趁着章邯狐疑之机,项羽又连续进兵,切断了他退回关中的退路。
在内外交困之中,章邯率领20多万残部向项羽投降,秦军最后一支主力宣告败亡。不久之后,刘邦的西路军攻入了空虚的咸阳,秦朝就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