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葛亮的历次北伐中,以第一次北伐的形势为最好。诸葛亮利用曹魏对蜀汉轻视无备的机会,对曹魏进行了奇袭。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的蜀军在开始阶段取得了很大的战果,曹魏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都投降响应诸葛亮,只有陇西郡还在防守。
诸葛亮。
曹魏在震恐过后,紧急以曹真抵挡赵云的疑兵,而以中央机动兵团张郃部,不远万里的从关东赶往陇上赴援。终于在街亭之战中,张郃打败马谡所率领的蜀军。诸葛亮失去街亭,被迫撤军,第一次北伐失败。
由于街亭之战对蜀汉的命运带来的不可估价的影响,这一仗成为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争议的话题。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现在对于街亭的位置,街亭的地形都众说纷纭,所以说还原当时的事件真相十分困难。但是,从历史上的记载,我们可以从那个战斗里推断出一些情况。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街亭的地形。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把街亭描述成山高谷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的人,是完全出自自己的想象。
就拿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来说吧。街亭这个地方,在几千的战争史上,除了马谡在这里打了一仗,再也没有打过第二仗。也没有人听说把这里说成兵志要地。即使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在祁山一带打来打去,也没有再在街亭有什么重要的军事行动。而且在这次战役前后几千年,陇上频繁的军事行动中,也没有人去控制街亭这个地方。
张郃。
这已经够说明问题了。就连一些人奉为经典的《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也亲口说街亭不是险要之地:。
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
因此,那些极力夸大街亭险阻的人可以休矣。如果要说是天险的地方,应该是街亭前几十里的陇坻。此地控制关陇道,才是至关重要的地方。街亭再险要,也不及陇坻万一。
但是,诸葛亮为什么弃陇坻不守,放弃控制关陇道,任由张郃闯过几十里的险道呢?是诸葛亮的疏忽吗?我看不是。
我们从诸葛亮的几次北伐来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诸葛亮的主要战略意图不仅仅是为了得地,更重要的是要消灭曹魏在关中的军队主力。这就是诸葛亮屡次要寻求和曹魏军队野战,而曹魏避而不战的原因。
诸葛亮北伐时,拒绝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魏延要堵住潼关,占领关中。而在诸葛亮看来,占领荒无人烟的关中意义不大。诸葛亮的意图在于吸引曹魏的主力于陇上,将其歼灭。然后再席卷陇西,进图关中。他把矛头指向陇西,主要目的就在于吸引曹魏主力远来增援,予以歼灭性的打击,这样才能给曹魏以决定性的打击。
魏延。
如果要只是要占领陇西,诸葛亮只需要堵住关陇道就可以了。堵住关陇道的关键,就是堵住它的出入口,天险的陇坻。当年刘秀为了讨伐隗嚣,派出七名最优秀的武将带领的军队,就是在陇坻被隗嚣打得大败。
陇西的曹魏的守将游楚说,只要蜀军能够阻止曹魏的援军一个月,不让它到来,陇上各郡自然都投降蜀汉。因此,诸葛亮只要堵住陇坻,拿下陇西易如反掌。
而且陇坻就在街亭前几十里,并不是赶不到。但是,诸葛亮就是没有堵住陇坻,反而把张郃放入平地,为的就是消灭他。
诸葛亮。
诸葛亮并没有因为有三个郡南安、天水和安定投降了自己,就分散了兵力。他派往各郡的兵力是有限的。他派去攻打陇西的军队,被一群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给吓退,就可见他分派的兵力不大。
诸葛亮做的就是大造声势,这样才能吸引曹魏的援军尽快到来。留下陇西不攻,就是要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这样,诸葛亮的军队就占有主场作战的地利,以逸待劳的优势。所以他的主力一直在祁山一带养精蓄锐,准备一战。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街亭的战斗过程中看到一些端倪。街亭之战后,张郃并没有乘胜追击,向祁山诸葛亮的大本营进犯,反而是掉头去收复三郡。而诸葛亮则从容的收拢败兵,迁移了西城千余户居民。可见,诸葛亮的主力并没有受到损伤。
诸葛亮。
诸葛亮把主力放在祁山,放开关陇道,让张郃前来增援。他摆的架势就是一副决战的架势。他背靠汉中,占据祁山,把前军放在街亭,这样,他首先保证了自己的退路安全。这也体现了诸葛亮谨慎的性格。
这个时候的街亭,在诸葛亮的刻意打造下,成为了诸葛亮战略上的一个重要据点。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说,诸葛亮因为丢了街亭,造成“前无所据”的局面,才被迫撤军。从这里,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街亭的重要作用。
街亭起到战役支撑点的作用。当张郃到来的时候,街亭四通八达的五总路口的作用,就迫使张郃必要要来控制它。否则,蜀军从这里出发,可以随意对张郃发起攻击。可以说,街亭既遏制了张郃的行动,又保证了蜀军行动的自由。
马谡。
如果街亭丢失,蜀军就失去了行动的自由,诸葛亮精心准备的作战部署就付之东流了。所以,诸葛亮才会派马谡来守街亭。
有人说诸葛亮不用魏延和吴懿来守街亭是个巨大的失误。其实我们从诸葛亮军队的组成看,魏延和吴懿这支人马是诸葛亮手下的主力,当时只有他们具备野战的能力。诸葛亮保留他们,是要为后续的反攻做准备。
马谡守街亭,只是个守。这个任务并不复杂。如果马谡在第一阶段守住街亭,拖住张郃,那么在第二个阶段反攻的时候,魏延和吴懿就该上场了。这才是诸葛亮不用魏延吴懿守街亭的根本原因。
魏延。
诸葛亮给马谡安排的任务十分简单,就是守住街亭。他不要求马谡打败张郃,只要一个字守。这是从他的作战意图出发的。
张郃虽然冲过了关陇道,但是,他的军事态势并不好。如果和诸葛亮相比,双方各有优劣,最后鹿死谁手还很不好说。
张郃的优势是,他个人作战经验丰富,指挥能力强。他率领的军队是曹魏的中央机动兵团,训练有素,装备精良,骁勇善战,是一支劲旅。他的军队数量达到五万多人,而且还是以骑兵为主,如果正面交锋,蜀军很难抵挡。
张郃。
诸葛亮的优势是,自己占有主场之利。面对长途跋涉几千里的张郃以逸待劳。而且经过二十多天的准备,各方面尤其是后勤上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可以和张郃一战。
按照双方的力量对比和优点劣势,我们可以很自然的就得出一个结论。张郃将士骁勇,远途奔袭,深入对方控制区,后勤供应不足,利于速战。
而诸葛亮以逸待劳,加上兵力和素质都不如张郃。如果立刻和张郃决战,那么张郃的军队抱有必死之心,锐不可当,难操胜券。因此,诸葛亮利于缓战。蜀军先将张郃拖入持久战,减杀张郃的锐气,再行决战方为上策。
张郃。
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给马谡的任务就是守住街亭,拖住张郃,让他进退两难。然后在磨去张郃的锐气后,再以主力与其决战。出于这个目的,诸葛亮才在街亭布下了阵地。
据《三国志张郃传》记载:。
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於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郃皆破平之。
我们可以看到,史书上记载,马谡不听诸葛亮的指示,不下居城,而是阻居南山,被张郃断了汲道,被打得大败。这说明了当时街亭的地形,在街亭是有城寨的。
马谡。
既然有城寨,那么利用现有的设施,构筑一定的防御工事,就能够保证街亭不失。如果张郃胆敢强攻,那么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那么,诸葛亮的后续部队,以魏延和吴懿带领的主力就会在张郃困乏的时候给其致命一击。
我们看来,这个战役企图是可能实现的。张郃的主力是骑兵,再加上远来赴援,肯定不具备攻坚的能力。如果强攻已经筑有防御工事的街亭,很可能会陷入灭顶之灾。如果撤退,只有撤往陇西这个唯一的据点。诸葛亮再以一部分兵力堵住陇坻,率领主力尾随其后,张郃很可能会陷入包围之中。这一切都决定于街亭的得失。
马谡。
可以说,是诸葛亮的战略,使得街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成了要地。这是诸葛亮刻意造成的。他把这个地方交给马谡,其实也有培养提拔他的意思。如果这一仗按照诸葛亮的设想打下来,获得胜利的话,马谡就是首功。
但是,马谡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安排,自作主张,跑到没有水源的山上防守。结果被张郃断了汲道,自己打乱了自己的阵脚,被张郃打败。实际上,张郃是没有胆量去强攻蜀军的营寨的,他打败马谡是利用了马谡的错误。
即便是在取胜之后,张郃也没有敢乘胜追击,去继续攻打诸葛亮的后续大营。遇到王平这支小部队也不攻打,这都说明了张郃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企图,既然已经大胜,就不想再节外生枝了。
刘备。
从外面上面的分析,外面可以得出结论,守住街亭是一个十分轻松的任务。并不需要多大的能力,只要在街亭依托原有的城寨,构筑严密的防御设施就可以保证万无一失。只要具有一定的指挥能力的人,或者只要是个听话肯干的人,就能够守住街亭。
我们可以想见,张郃这一仗胜的是如何的侥幸。如果张郃在街亭遇到严阵以待的马谡,会是如何的绝望。可是,历史没有假设,正是因为马谡这个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人,把诸葛亮精心策划的战略毁于一旦。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如何不会想起刘备的遗言,失声痛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