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实际只是演义中的说法,而正史中诸葛亮率军五次北伐。而民间还有个说法是“姜维九伐中原”,而大多数的解释是“九”只是泛指很多次,表示姜维忠心可嘉多次北伐。
今天咱们就从演义的角度出发,看看姜维到底出兵几次北伐,每次都因何而败?
第一次北伐:公元253年。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政权后不久,魏国宗室夏侯霸恐遭司马氏谋害,于是起兵反叛。不想被郭淮击败,夏侯霸无奈投降了蜀国。虽然是敌国将领,但由于张飞之妻夏侯氏是后主皇后的母亲,所以夏侯渊之子夏侯霸也就成了后主的舅舅,既然有这层关系,蜀国也就接纳了夏侯霸。
蜀国大将姜维于是以夏侯霸为向导,趁着司马氏立足未稳之时,发起进攻。姜维先命句安、李歆二将在麴山之下筑造二城,以为掎角之势。然后姜维再向羌族借兵。郭淮见状,于是举大兵攻打二城,蜀军抵挡不住,只得死守。由于缺少水源,于是李歆冒死突围向姜维求救。
李歆见到姜维后,姜维料魏国后方无备,于是决定从牛头山进军。而郭淮见蜀将逃出,也同样料到姜维要来攻打后方,于是率军先到牛头山埋伏。等蜀将到时,魏将陈泰与姜维交手,不想“仅三个回合”就被姜维击败,陈泰只得死守。蜀将多日挑战,而郭淮却抄到蜀将背后,暗取洮水断了蜀郡粮道。姜维得报大吃一惊,急命夏侯霸先退,自己在后抵御魏军。在撤退时,正赶上司马师率领一军而来,姜维“三合”杀败司马师后,急忙退入阳平关,凭着诸葛连–才将魏军击退。
此战姜维折兵数万,蜀军句安见援军不到,开城投降。可以说姜维无功而返。
第二次北伐:公元253年秋。
东吴孙权病故后,司马师率军数万南下,但东吴大将丁奉老当益壮,在东兴之战大败魏军。诸葛恪顺势邀姜维一起北伐,左右夹击曹魏。
姜维以张翼,廖化为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率军二十万出祁山。并且命郗正出使羌族,羌王迷当,得了礼物,便起兵五万,令羌将俄何烧戈为大先锋,引兵南安来。可以说姜维动员了一切战力。
魏将郭淮见蜀军又出,急忙向朝廷报告。司马师命辅国将军徐质为先锋,并以其弟司马昭为大都督出兵迎战蜀军。两军在董亭大战,徐质手使开山斧,将张翼廖化接连击败。司马昭得胜而回。
姜维见徐质勇猛过人,于是用粮草为诱饵引徐质劫粮,再趁机从狭窄处突然杀出,徐质猝不及防被姜维刺落马下。夏侯霸再命军士换上魏–装杀入司马昭营寨,司马昭慌忙逃窜,不得已上铁笼山据守。铁笼山虽然易守难攻,但毕竟只有一口泉水,司马昭军情紧急。
郭淮本想率军来救,但陈泰却认为应先击退羌兵,才能解铁笼山之围。陈泰献计,诈降羌兵,引诱羌兵来偷袭魏军,然后趁机取胜。果不其然,羌军有勇无谋,大将俄何烧戈劫营时被杀,前来支援的羌王迷当也被生擒。羌兵从来又是唯利是图,迷当被擒后,反水救杀奔了蜀军营寨。此时郭淮,司马昭也趁机杀出,姜维慌乱之中弓箭落地都不知道,上马便逃。
郭淮从后追赶,两人一人一骑前后奔跑,不想郭淮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被姜维趁机抓住郭淮射来的飞箭,郭淮不曾想竟被姜维用自己的箭射死。
此战姜维又折了好多兵马,但杀了魏军徐质,郭淮,也算是挫败了魏国威风,将功补过。
第三次北伐:公元255年。
司马师在平定淮南毋丘俭后不久病故,姜维趁机再次北伐。虽然张翼首次提出反对北伐,但不及姜维的报国之情。这次姜维与诸将分析局势,认为蜀国应出其不意,快速进兵才能占得先机。于是姜维率军五万,望枹罕进发。
郭淮战死后,魏国雍州都督换为王经。蜀军到洮水后,王经率军七万来战。但王经哪里是姜维对手,洮水之战直接让姜维一战封神。姜维背水为敌,与诸将围攻魏军,王经所率七万人马逼入洮水者无数,斩首万余,垒尸数里。而王经最后只率领百骑人马逃入狄道城,闭门不战。
洮水大捷是姜维北伐取得的最大成果,可以说直接大削魏国战力。张翼再次劝阻姜维回军,免得画蛇添足。可是姜维哪里肯听,又率军围攻狄道城。而姜维也迎来了一生之敌,兖州刺史邓艾已经被调到西线抵御蜀兵。
邓艾足智多谋,一语道破两军形势:洮水得胜,若招羌人之众,东争关陇,传檄四郡:此吾兵之大患也。今彼不思如此,却图狄道城。其城垣坚固,急切难攻,空劳兵费力耳。吾今陈兵于项岭,然后进兵击之,蜀兵必败矣。
陈泰于是一面命一千军士带着旌旗、鼓角、烽火等物去狄道城东南的山谷中埋伏,一面与邓艾分兵两路来战蜀军。姜维闻报命夏侯霸迎战陈泰,自己亲率人马来战邓艾。但姜维行不到五里,忽然东南一声炮响,鼓角震地,火光冲天。维纵马看时,只见周围皆是魏兵旗号。姜维大惊失色,中了邓艾之计。急忙命夏侯霸,张翼等人撤军。而姜维退入钟提后,方才知道火鼓二十余处都是虚设的。
此战虽然姜维被邓艾哄骗退军,但取得了洮水大捷,在蜀国的声望也达到了顶点,被后主封为大将军。
以上便是姜维前三次北伐的主要经过,姜维与邓艾的对战也拉开了序幕。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