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古代战争 肥之战是怎么回事?有何历史意义?_古代战争 菊江历史网

肥之战是怎么回事?有何历史意义?_古代战争 菊江历史网

  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赵国名将李牧率军在肥与秦军进行了一场截击战,史称肥之战。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秦王政十四年初,秦将桓齮率秦军进逼邯郸,赵王迁急命北部边防名将李牧为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抗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李牧先是采取筑垒固守,伺机反攻的方针,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又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撤回的秦军。经激烈战斗,大败秦军。

  秦王政十三年,秦军在平阳大败赵军。秦王政十四年初,秦将桓齮又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深入赵国后方,大破赵军,斩首十万,杀赵将扈辄,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省蒿城市)。秦军进逼邯郸,赵王迁急命北部边防名将李牧为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抗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面对赵军坚垒,桓齮认为,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等赵军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但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大败秦军。

  意义

  肥之战,秦军挟大胜之威而来,李牧则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面对号称野战天下无敌的秦军,李牧在战略上采取避其精锐、击其惰归之策。当敌军识其意图,企图围点打援、诱其出战、全歼于野时,李牧将计就计,用围魏救赵、釜底抽薪之策,攻其必救。在交战时,又采取正面阻敌,两翼包抄的战术,全歼秦军。整个战争进程中,李牧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扬长避短,最终大获全胜。这是围魏救赵的典型战役。凭借此战,李牧获封武安君。

  评价

  是围歼战的范例。此战,李牧在战略上采取避其精锐、击其惰归之策。当得知敌军识其意图,企图诱其出战、全歼于野时,遂将计就计,用围魏救赵之策,攻其必救。在交战时,又采取正面阻敌,两翼包抄的战术,全歼秦军。这是一个围魏救赵的典型战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6%88%98%e5%8f%b2%e9%a3%8e%e4%ba%91/90102.html

秦灭魏之战中,秦国是如何获得胜利的?_古代战争 菊江历史网

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有什么争议?_古代战争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