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稗官野史 查抄和珅财产一无所获,嘉庆说两个字就搜出来了_稗官野史 菊江历史网

查抄和珅财产一无所获,嘉庆说两个字就搜出来了_稗官野史 菊江历史网

 

 和珅的原名是善保,出生在1750年,和珅这个人可不一般,在最初对工作也非常敬业,尤其是在李侍尧的案件上,当时时任云贵总督兼大学士的李侍尧被人弹劾,说他贪赃枉法,上奏了朝廷,乾隆皇帝听说这件事以后非常生气,任命和珅前去查案,要知道查一个高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再加上李侍尧在云贵生活多年,无论在人脉还是地方,都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可就是这么一个难题,竟被和珅解决了,和珅假装去游玩,暗地里查李侍尧,还瓦解了李侍尧的内部,使李侍尧的人纷纷出来作证,证据确凿,李侍尧只好认罪服法,最后被乾隆判斩监后,和珅在这件事上立了很大的功劳,也正因为这件事巩固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精明强干的人,在后来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欲望越来越多,官职越来越大的和珅不满足现有的一切,开始大量聚敛钱财,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大肆的收贿受贿,不仅聚敛钱财,还在朝廷中发展自己的人,对抗,陷害他人,为自己的政治道路铺路,官员们都很害怕他,和珅是真的爱钱,自己的俸禄,加上平时收的贿赂,已经有很多的钱了,可和珅就是不满意,竟然还做起了买卖,自己做起了生意,开了很多的当铺,还有几百间银号,更夸张的是和珅外国公司有生意往来,可见和珅的钱非常多,开的起这么多的当铺和银号。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商人的地位并不高,而且当时很多人们认为从商是没出息的表现,可和珅完全不在乎这些,只要能挣钱就好,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和珅是有多么爱钱啊。

 和珅有这么多的钱,肯定不是靠工资来的,而是贪来的,和珅贪官的名号在古代历史上也算是有名了,非常具有代表性,担任和兼任众多要职的和珅,利用职务之便敛财无数,1799年嘉庆帝将和珅革职,打入大牢,一番调查下来,发现和珅大量钱财,大概有十几亿白银之多,这还只是白银,如果再加上黄金,珠宝这些的,和珅所拥有的财富要比当时的清政府都要多了,比清政府当时十多年的财政收入都要多,简直匪夷所思啊,怪不得当时嘉庆帝那样生气,在乾隆去世仅仅十几天后就赐和珅自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不过话说回来,和珅这个大贪官,在官场上这么放肆,短短数年就聚敛这么多财富,还活了这么多年,和乾隆对他的放纵不无关系,当时的乾隆一点都不在意和珅贪钱,也没有制裁和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何要养和珅这样一种人呢?

 既然能生存下来,一定是有道理的,乾隆不想动和珅,跟和珅才华是分不开的,而且能力特别强,交代给和珅的事情和珅总是能很好的完成,不仅把事办完了,还谁都不得罪,也给了乾隆面子,这样有能力的人乾隆自然不愿意杀他了,有了他可以少操心很多事情。而且据说真正的和珅那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还读过很多书,很有才华的样子,精通好几国的语言。也许就是这样有能力的和珅,才让乾隆皇帝舍不得杀他吧,还一再的给和珅升官,重用他,让当时的和珅平步青云,短短数年就成为朝廷最重要的大臣,权力仅仅次于乾隆皇帝。

 乾隆很照顾和珅,给他特殊的恩赐,可是到了嘉庆时候,嘉庆不仅一点都不纵容和珅,而且动作还非常的快,登基没有几天就派人对和珅展开了调查,和珅自然跑不了,也隐瞒不了贪污,聚敛钱财的事实,毕竟太有钱了,藏也是藏不住的,对和珅的调查也很快就有了结果,在有了和珅贪污足够的证据后,嘉庆就放开手脚的干了,立马派人去和珅家里,查抄和珅所有的家产。

 和珅在朝廷中运营多年,朝中大多数的人都是和珅的人,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认罪服法呢,所以在第一拨人搜查过后,竟然什么都没查出来,嘉庆自然不相信,也很恼怒,都到这个时候了,竟然还在垂死挣扎,嘉庆彻底被激怒了,仅仅说了两个字:“彻查。”

 这两个字一出,就彻底的吓住了搜查的士兵和官员,搜查的人这下明白了,和珅这次真的躲不过了,嘉庆帝这次是认真了,所以搜查的官员也不再惧怕和珅报复,这么大的罪恐怕必死无疑了,和珅的人也不敢在包庇了,被发现是要掉脑袋的,再加上嘉庆还加派了自己的亲信,在第二次搜查时,很轻松的就找到了和珅藏钱的地方,只是让嘉庆和搜查的人没想到的是,和珅的钱都上亿了,嘉庆这一查收获了不少,和珅贪了这么多年钱,最后还不是都给了嘉庆,还给了朝廷,没想到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连自己的命也保不住。

 不管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不乏贪污的人,不乏为了钱财放弃尊严,放弃理想的人,更不乏因贪污贿赂失去自由的人,一时的见钱眼开,让整个人生有了污点,不但耽误了自己,也毁了整个家庭,令人心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9%87%8e%e5%8f%b2%e7%a7%98%e9%97%bb/91270.html

阿合马:忽必烈时期近臣之一,小妾都有五百个_稗官野史 菊江历史网

皇后跑来发牢骚,皇帝听完为何立即将她赐死?_后宫秘史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