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1911年,肖祖炽出生于石门县白云桥乡北峪湾村一个农家。6岁启蒙于石门三高小。1921年随父肖九成到长沙求学于明德中学。1936年在北平大学(今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学系毕业后,到芷江师范执教。1938年初到重庆,先后任重庆市兵工署二十一兵工厂技术员,重庆高级工业学校应化科主任,乐山国立中央技专副教授、重庆大渡口钢铁厂副总工程师。抗战胜利后,回长沙,在湖南省建设厅任技正及矿产化验所所长。1948年在资源委员会第二特矿管理处任工程师。肖祖炽出污泥不染,始终保持廉洁作风。1946年,他被派到湖南省雄黄矿视察。当时的雄黄矿是省建设厅和石门及慈利商人联营开办的。在视察过程中,矿方送给他一批雄黄,他一两不要,一时传为佳话。那年头,他一家六口人,住在长沙北门枫树坪,由于物价飞涨,生活极其困难,迫于生计,他只得买了几口缸,利用业余时间酿制酱油,以此维持清贫的生活。
个人经历
新中国成立后,才给这位矢志报效祖国的科学家以真正的用武之地。一开始,他任湖南省有色局化验室工程师。1951年,调任水口山矿务局化验科科长、中心实验室副主任。在此期间,他开办了分析培训班,配合生产进行各项产品及中间产品分析,研究纯铝、纯锌、锌白粉等杂质分析方法,并将局属产品分析方法编写成书,作为各厂的分析操作规程,从而统一分析方法,稳定了产品的质量,同时,研究了精矿及烟尘中硒、碲、铟、铊等元素的分析方法,因此,被评为矿务局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
1956年,肖祖炽调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分析室任工程师。1958年,该院成立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机构——中国稀土研究室,他任稀土研究室技术主任。
稀土,用途极为广泛。在一亩土地里添加10克稀土氧化物,就能使农作物增产30%左右,高压电杆上的陶瓷件制作非掺稀土不可,电子计算机的磁泡存贮器是由钇、铽等稀土金属构成的,用来制造激光器的物质大多是稀土金属,用稀土制成的真空镀膜光学元件和光学纤维面板,在国防军事和科学研究上都有无可取代的用途,用稀土金属的氧化物给玻璃着色,可得到一系列绚丽的色调……。但稀土在地壳中的分布很分散,同时,稀土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并且总爱“生活”在一起,分离提纯就成为生产工艺中的老大难问题。肖祖炽主持研究了稀土矿石处理离子交换法及萃取法分离单一稀土元素,用电解法和金属热还原法制备稀土金属以及稀土新材料等课题,大部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全国有关厂矿,为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和稀土在国民经济领域中的应用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年年被评为全院先进工作者,已载入《当代中国》与《中国名人词典》等书中,中央领导人方毅同志盛赞他的研究成果是“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
1979年,他任调院副总工程师和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金属学会稀有金属专业委员会委员。翌年,被评为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会及稀土化学和湿法冶金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他在自己继续稀土研究的同时,又担负起辅导年轻人的重任,使稀土研究界掘起了一大批后起之秀。
1986年,他因年迈退休。1992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贡献津贴。被后起的稀土研究新秀们赞誉“中国稀土之父”。
肖祖炽资料
- 中文名肖祖炽
- 国籍中国
- 出生日期1911年
- 职业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