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土地革命
张才千(1911.9-1994.12),原名张彩连 ,化名张健,1911年9月7日生于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新村村张家冲一个农民家庭。 7岁入私塾读书。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参加黄麻起义。
1929年(中华民国十八年),参加农民运动,任村农民协会委员兼少先队队长。
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第一师混成团战士 ,在红31军随营学校学习。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1月,在鄂豫皖红4军军部教导团当班长,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任红4军第10师28团排长、29团2营连长、红4方面军第31军279团2营副营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入川北。
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春,任红4方面军第73师3营营长,第279团团长。7月任红31军93师副师长兼第279团团长。10月任红4军第12师副师长、代理师长。
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2月,任红4军第12师师长。同年11月改任红4军军部参谋主任。率部参加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历次反“围攻”作战。
1935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5月,参加长征,7月改任红4军军部作战科科长。同年冬随军南下川康边。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2月,入红4方面军红军大学学习。同年10月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到甘肃。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3月,任红军援西军随营学校校长。7月任红4军第12师师长。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至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70团团长。
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秋,任豫西区党委委员、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第4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2月,任中共豫西第四地委书记、豫西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2旅旅长等职。率部参加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坚持豫西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初期,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2旅旅长、纵队参谋长。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由中原突围至鄂西北,任鄂西北军区参谋长兼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江南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参与开辟以武当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至1947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任鄂西军区参谋长,鄂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参谋长、军区党委委员(1955年4月起)兼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
1947年2月14日,解放军鄂西北军区参谋长张才千(化名张健)率1200余人,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堵,在古老背飞渡长江天堑,经鄢家沱、长阳县磨市、峰山进入五峰县。随后,张才千率部在五峰县红渔坪与先期从江陵县郝穴渡江的李人林率领的江南游击支队会师,组成江南游击纵队,张才千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李人林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在湘鄂川黔四省边界纵横驰骋,打得国民党军损兵折将,剿堵失据。
1947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7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执行战略牵制任务,以隐蔽行动越黄泛区、渡沙河,然后转头向西疾进,破袭平汉路,有力地配合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接着率部参加高山铺战役。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兼江汉军区司令员,领导建立江汉解放区。
1947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任江南游击纵队司令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第12纵队副政治委员,江汉军区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12纵队司令员兼江汉军区司令员,湖北军区参谋长等职。
1949年(中华民国三十八年)5月,张才千任湖北军区参谋长,参与指挥军区部队参加沙 (市)宜(昌)战役和剿匪作战。
率部参加了中原突围、高山铺、皂市和鄂西剿匪等解放中原的多次重要战斗、战役。
建国后
新中国成立后,任第44军军长。
1952年10月,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1954年2月至1955年3月,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
1955年3月,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参谋长(接张爱萍上将)。
1957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主管作战。参与组织军区部队转入紧急战备,严阵以待,准备粉碎蒋介石反攻大陆的阴谋。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
1971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副书记(1971年5月起),主持总参日常工作。参与指挥了西沙反击作战和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曾担任国务院、中央军委陆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主任、定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国防尖端武器定型小组组长。
1980年1月至198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司令员(接王必成中将)、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80年4月起)。
1994年12月24日13时35分,张才千在北京逝世,享年83年。其骨灰安葬于麻城市革命公墓。
主要成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才千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参加和指挥了攻打湖北云梦、四古墩、双桥镇、河南商城豆腐店、潢川十里头、苏家埠等战斗。参加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反“围剿”战役。参加了解放通、南、巴与粉碎田颂尧三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久、战果最辉煌的反刘湘六路围攻的战役。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三次爬雪山、过草地。长征途中,他坚信党中央的领导,坚决拥护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同张国焘的错误路线进行了坚决斗争,为红军成长壮大做出了重要成绩。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第770团团长,率部担负在陇东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光荣任务,开辟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开展生产自给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由中原突围至鄂西北,率部参与开辟以武当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执行战略牵制任务,以隐蔽行动越黄泛区、渡沙河,然后转头向西疾进,破袭平汉路,有力地配合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接着率部参加高山铺战役,领导建立江汉解放区,参与指挥军区部队参加沙(市)宜(昌)战役和剿匪作战。
新中国成立后,参与组织军区部队转入紧急战备,严阵以待,准备粉碎蒋介石反攻大陆的阴谋。参与指挥了西沙反击作战和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曾担任国务院、中央军委陆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主任、定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国防尖端武器定型小组组长。
军事特点
以少胜多:1934年7月中旬,张才千率部参加万源保卫战,坚守万源西南的玄祖殿,击退川军数次进攻后,抓住战机指挥小分队从几个方向向川军阵地发起反冲击,以两个连兵力击溃川军两个旅的进攻。
围点打援:组织指挥了天门县皂市“围点打援”。
亲属成员
妻:波涛 ,原名樊惠兰。
子:张黎明、张亚平、张兵。
主要著作
回忆录
《中原逐鹿》、《留守陇东》
主要著作
合著
《星火燎原》
所获荣誉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才千是党的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大代表,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一届中央军委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新华社:张才千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
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工作艰苦深入,密切联系群众,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始终保持了老红军的光荣本色。(人民日报)
新华社:张才千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一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英勇地奋斗了一生。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善于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挥部队作战和建设,具有很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领导艺术;他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坚信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命令、指示,积极完成各项任务,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他坚持原则,光明磊落,顾全大局,一切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他工作艰苦深入,注意总结经验,十分注重部队的全面建设;他密切联系群众,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志一道工作;他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作风正派,严格要求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从不以权谋私。坚持发扬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了老红军的光荣本色。(人民日报)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原武汉军区司令员、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张才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4年12月24日13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人民日报)
后世纪念
著作
后世纪念
《红星骁将——张才千中将在陇东和中原》 、《缅怀与传承——开国将军张才千指挥艺术探析》
故里
张才千故里位于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新村村张家冲。
墓地
张才千将军墓位于湖北省麻城市革命公墓。
张才千资料
- 中文名张才千
- 别名原名张彩连,化名张健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新村村张家冲
- 出生日期1911年9月7日
- 逝世日期1994年12月24日
- 职业军人
- 毕业院校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2月)、南京军事学院
- 信仰共产主义
- 主要成就参加黄麻起义;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入川北;参加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历次反“围攻”作战;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参加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坚持豫西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参加中原突围、高山铺战斗、皂市战斗和鄂西剿匪
- 代表作品《红星骁将》、《中原逐鹿》、《留守陇东》
- 军衔中将(19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