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历
1880年出生于新化县大同区筱坪村(现为新邵县坪上镇仓场村)。10岁才启蒙读私塾,21岁时就读于长沙求实书院(原长沙时务学堂),吸收西方文化和新思想,在该校与同乡陈天华同学。陈天华先期去日本后,来信邀周来苏等去日本留学。1903年正月,周来苏和同乡谢国藻、苏鹏等5人乘船从家乡出发,经汉口、上海,到达日本东京,考入振武士官学校学习。在此期间,他加入了黄兴、陈天华等建立的“军国民教育会”。军国民教育会主张以暗杀震慑清廷,唤醒民众。周来苏积极响应,与杨笃生、苏鹏、何海樵、汤重希、胡晴厓等六人组成革命党第一个暗杀团,史称“横滨暗杀团”,研制炸弹,练习枪法。
1904年夏,周来苏与杨笃生、苏鹏从东京携炸药回国,在天津邀约张继、何海樵,直赴北京,目标就是暗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他们在通往颐和园的路上埋设炸药,埋伏在树林间,等候慈禧回宫时引爆,将其炸死。但等了数月,仍无动静,这时经费用尽,只好离开。这一事件在众多历史著作及最近出版的《走向共和:你所不知道的辛亥革命》里有较详尽的记载。这是革命党第一次在北京进行暗杀活动,虽未成功,但潜伏数月,清廷竟未察觉,这大大鼓舞了革命党的士气,此后各种暗杀清吏的活动此起彼伏。
周来苏等从北京撤回天津后,再去上海,与谋划长沙起义事泄后避走沪上的黄兴、陈天华等会晤,住英租界余庆里8号,租设启明译书局,策划下一阶段起义活动。但不久就意外发生了一件大事。1904年11月19日,革命志士万福华刺杀前安徽巡抚王之春失败被捕,英巡捕四处侦查同党,当时在启明译书局的黄兴、苏鹏、张继、周来苏、章陶严、徐佛苏、薛大可、赵世暄等都被捕,加上原已被拘的万福华、章士钊,连同郭人漳一行三人,计共13人陷狱,成为当时英租界内的一桩大案。
在狱外的革命同志杨笃生、蔡锷、蔡元培、于右任、林长民、刘申叔等大力营救,奔走呼吁。海内外同志捐款数千元,聘请中西律师四人为他们辩护。案件先后审讯六七次,为期两个多月,因为没有与万福华刺杀案有关的直接证据,最后万福华判监禁十年,周来苏因被捕时身怀手枪,以租界“妨害治安”罪,判监禁一年零三个月,其他人皆无罪释放。据外祖父后来回忆,他坐牢时,因牢房阴暗潮湿,得了脚病,痛苦不堪。后经革命同志买通巡捕房,保释监外就医,实际坐牢不到一年。
1905年夏,周来苏出狱后前往东京医治脚病。是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周来苏因在医院,未能出席成立大会,但仍由黄兴推荐,担任同盟会评议员(评议长是汪精卫)。此后,他一边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一边在东京一所医科大学学习西医。
1908年正月,周来苏受黄兴委派,到广东陆军讲武堂任德语教官,执教的同时积极发展同盟会员。一年后,清朝官吏有所察觉,派暗探到校侦查,欲逮捕周来苏。周来苏得讯,即乘船离开广东至中国香港,再转往日本。1909年春,周来苏考入早稻田大学,研习法律。
1911年春,黄兴在中国香港筹划广州起义,派周来苏从日本押运手枪100多支、子弹数千发,乘坐美国总统号轮船赴港。因叛徒告密,清廷欲派员上船搜查,仓促之间,周来苏将枪械尽丢入海中,仅带一个手提包下船逃脱。这次运枪失事,黄兴大为光火,说周来苏“太不知道应变了。”周来苏本人也甚为懊悔。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打响。周来苏随黄兴等参加战斗,攻打两广总督衙门。由于寡不敌众,革命同志死伤甚多,黄兴右手被打断两根手指,所幸逃出。周来苏也先后各中一弹,幸好只穿入斜披在身的毛毯,没有伤身,撤退到中国香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从上海带周来苏等人赶到武昌,参加武昌保卫战。周来苏被安排带人在鹦鹉洲设卡,收缴逃散义军枪支,并劝服其重上前线抵抗。
后记
1912年至1920年,经孙中山和黄兴介绍,周来苏回湖南,相继任湖南省省长谭延闿、林支宇秘书兼督军署参事。1921年,湖南省设立了一个水利机构,叫“驻益疏凿资滩总局”,委派周来苏为总理(局长)。因得罪豪强,受到诽谤,周来苏于1923年夏愤然辞职,回到老家,从此隐居不出。1945年2月病逝,终年64岁。
周来苏资料
- 本名周来苏
- 字号东山
- 所处时代明国时期
- 出生地湖南新化
- 性别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