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柳简介
谢稚柳(汉语拼音:Xie Zhiliu,1910年5月4日-1997年1月6日),中国画家,书画鉴定家。
原名稚,以字行,晚号壮暮生。
生于江苏武进,卒于上海。
自幼学习书画,早年师承陈洪绶,后由宋元直溯盛唐、五代。
长于山水、花鸟,兼擅人物、走兽。
笔墨隽秀,色彩清雅,晚年以阔笔泼墨、泼彩作山水,画风雄奇瑰丽。
谢稚柳早年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1942年赴敦煌石窟考察,研究石窟艺术。
他长期从事古代书画的鉴定工作。
1949年后,曾任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顾问等职。
著《敦煌石窟艺术叙录》、《鉴余杂稿》、《水墨画》、《朱耷》、《董源与巨然》、《梁楷全集》、《燕文贵、范宽全集》等,出版《谢稚柳画集》等。
1910年5月4日早年师从钱名山学诗文:30年代与张大千结交,1942年与之奔赴敦煌考察临摹壁画。
1943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1949年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负责书画鉴定和收藏。
1956年参与筹备上海中国画院,历任上海文联秘书长、上海文管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上海博物馆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上海市分会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
40年代先后在成都、重庆、昆明、西安、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1961年在北京、1963年在广州举办个人画展,1988年“谢稚柳八十寿辰书画艺术展”在上海博物馆举行。
谢稚柳于书画鉴定造诣尤深,为国内屈指可数的书画鉴定家之一。
1962年参加国家文物局中国书画鉴定组赴北京、天津、沈阳等地阅书画万余件。
1982年担任国家文物鉴定小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历经8年,遍历全国所有博物馆和考古现场,鉴定书画作品。
在绘画方面,谢稚柳擅山水、花鸟、兼人物。
他的花鸟画初学明末陈洪绶,后立足于两宋,在花鸟上不断渐进,工整细笔,婉丽幽闲,以风神取胜,当时即有“张(大干)溥(溥儒)谢(稚柳)”三大家之说。
谢稚柳尤擅画竹,他继承北宋文同和元代赵孟頫,而又有自己的创新。
他不用双勾而采取撇出的方式,以不露锋芒厚重的笔势,丰腴的墨彩,表现竹叶的向背纷披、俯仰疏密,错综而挺拔,生动而多变,深刻地表达了竹的形与神,强调了竹的美。
特别是,他那撇出的技法把竹叶在风雨中摇曳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了谢稚柳画竹的特点。
其山水创作坚持的是一条扎实的师古之路,他汲取范宽的画格,取崇山峻岭、气象博大的格局,兼取燕文贵,注重他的峻法、树的姿态、水边的建筑等技法。
此后,他足踏遍游祖国名山大川,以至漠北高原、敦煌石室,不断从古代艺术和大自然中汲取营养,探求融汇,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谢稚柳还在中国文物研究、保护、整理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1983年,74岁高龄的谢稚柳先生亲自上书国务院,建议恢复因“文革”终止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工作。
经国务院批准,由全国抽调了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刘九庵、杨仁恺、傅熹年、谢辰生7位鉴定家组成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谢稚柳出任组长。
鉴定工作历时7年,对全国27个省市,208个单位所收藏的7万余件历代书画进行鉴定、评级,并编辑出版了图文并茂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24卷和《中国古代书画目录》,取得丰硕成果。
谢稚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