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任侠简介
常任侠(汉语拼音:Chang Renxia;英语:Chang Renxia;1904年1月31日-1996年10月25日),中国东方艺术史家。
生于安徽颍上。
1922年入南京美术专门学校学习,1928年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学习古典文学与宗教、民俗艺术史。
1935年赴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研究东方艺术史。
翌年回国。
后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40年代中期赴印度圣蒂尼克坦国际大学讲学,研究印度佛教艺术史。
1949年应周恩来电召回国。
他主要从事中国以及中亚、东亚、东南亚诸国美术史以及音乐、舞蹈史的研究,对中国与印度、日本的文艺交流史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常任侠著述甚丰,主要有《汉唐之间西域乐舞百戏东渐史》、《民俗艺术考古论集》、《汉画艺术研究》、《中印艺术因缘》、《印度与东南亚美术发展史》、《丝绸之路与西域文化艺术》、《中国舞蹈史话》、《海上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中国服装史研究》等,与他人合译有《印度的文明》、《日本绘画史》等。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图书馆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学术委员、瑞典音乐考古学会会员等职。
生平
常任侠是著名艺术考古学家、东方艺术史研究专家、诗人,中国艺术史学会创办人之一。
主要从事中国以及中亚、东亚、东南亚诸国美术史以及音乐、舞蹈史的研究,对中国与印度、日本的文艺交流史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他家学渊源,幼习古诗文辞。
1922年入南京美专,1927年加入北伐学生军。
1928年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研究古典文学及印度、日本文学,193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35年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研究东方艺术史和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曾在上野帝国学士院作汉学报告,1936年底返国,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
1938年春,到武汉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三厅郭沫若麾下从事抗日文化宣传工作,并应茅盾、廖沫沙之邀,为《抗战日报》编副刊。
1938年底随三厅转移重庆,任中英庚款董事会艺术考古员,兼任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教授。
1942年转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编辑《学术杂志》。
1943年转任昆明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简称“国立东方语专”,三迁校址,由昆明而重庆,由重庆而南京,最后并入北大东方学系)教授。
1945年应印度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授中国文化史。
1949年应周恩来总理电召返国,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特级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佛学院(1956年创办)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图书馆馆长。
五十年代,多次受国务院委派,出访印度、尼泊尔等东南亚国家,完成文化外交使命。
常任侠一生治学严谨,著作等身,著译文笔气势耗宕,词采华茂。
著作有新体诗:《毋亡草》、《收获期》、《蒙古调》、《中国现代诗选》。
他创作古体诗词1500余首,编为《红百合诗集》;《祝梁怨》《田横岛》《鼓盆歌》《妈勒传》等南北曲集。
艺术史研究著作有《亚细亚之黎明》《民俗艺术考古论集》《西域乐舞百戏东渐史略》《中国古典艺术》《中印艺术因缘》《汉画艺术研究》《汉代绘画选集》《阿旃陀石窟艺术》《东方艺术丛谈》《佛经文学故事选》《中国舞蹈史话》《常任侠艺术考古论文集》《海上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印度与东南亚美术发展史》《中国美术史讲义》《美学与中国美术史》(与朱光潜、黄药眠合著)、《石刻画与砖刻画》《中国美术全集第十八卷》等。
译述有《印度的文明》《中国的文明》《近东与近东的文明》《日本绘画史》《中国服装史研究》等,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