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世界名人 邓石如简介_邓石如的儿子_邓石如的故事_邓石如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邓石如简介_邓石如的儿子_邓石如的故事_邓石如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邓石如简介

邓石如

邓石如(汉语拼音:Deng Shiru;英语:Deng Shiru;1739年或1743年—1805年),中国清代书法家,篆刻家。

原名琰,因避仁宗讳,以字行。

又字顽伯(一作完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

安徽怀宁人。

少曾客江宁梅镠家,得纵观秦汉以后善本,每种临摹数百本。

精四体书。

篆书学汉碑篆额及李斯、李阳冰等,以隶法作篆,纵横捭阖,沉雄朴厚,自成一家;隶书貌丰骨劲,大气磅礴;楷书取法六朝碑版,结字紧密,有踔厉风发之势;篆刻得力于书法,以小篆入印,雄浑古朴,流利清新,世称邓派,或皖派。

有《完白山人印谱》等行世。

邓石如少读书,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

少尝客江宁梅鏐家,得纵观秦、汉以来金石善本,每种临摹各百本。

工刻印,出入秦、汉,而自成一家,世称邓派。

出生于寒门,祖、父均酷爱书画,皆以布衣终老穷庐。

邓石如九岁时读过一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

17岁时就开始了靠写字、刻印谋生的艺术生涯,一生社会地位低下。

他自己说:“我少时未尝读书,艰危困苦,无所不尝,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年二十,祖父携至寿州,便已能训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识字人相待。

”邓石如30岁左右时,在安徽寿县结识了循理书院的主讲梁巘,又经梁巘介绍至江宁,成为举人梅镠的座上客。

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

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80寿辰之际,户部尚书曹文六月入京都,邀其同往。

秋,途经山东,遂登泰山观览。

进京后,邓石如以书法响誉书坛。

乾隆五十六年(1791),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3年幕僚。

张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学习书法。

邓石如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

其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后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

他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玉筯篆的樊篱,为清代篆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他的篆书纵横捭阖,字体微方,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

隶书是从汉碑中出来,结体紧密,貌丰骨劲,大气磅礴,也使清代隶书面目为之一新。

楷书取法六朝碑版,兼取欧阳询父子体势,笔法斩钉截铁,结字紧密,得踔厉风发之势。

行草书主要吸收晋、唐草法,笔法迟涩而飘逸。

大字草书气象开阔,意境苍茫。

总观其四体书法,以篆书成就最大,楷、行、草次之。

邓石如又是篆刻家,开创皖派中的邓派。

他以小篆入印,强调笔意,风格雄浑古朴、刚健婀娜,书法篆刻相辅相成。

邓石如的印章有着“疏处可以跑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特色。

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

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隶书则从长期浸淫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

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沧海日长》联,清,邓石如书,楷书,纸本,纵137.2cm,横28.3cm。

为龙门式对联,书于“嘉庆改元春王正月”,末款识“铁砚山房正书”。

嘉庆元年(1796年),邓石如时年54岁。

下联本幅右下有清康有为跋一段。

无鉴藏印记。

康有为在题跋中称:“完白山人篆分固为近世集大成,即楷书亦原本南北碑而创新体,笔力如铸铁,画法尤厚。

”此联书法古茂沉雄,体兼隶楷,法于魏碑,存隶书孑遗,有隶楷之谓。

运笔浑厚,风格苍古质朴,体现出深厚的碑学基础。

邓石如资料

邓石如画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15935.html

顾二娘简介_顾二娘的儿子_顾二娘的故事_顾二娘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李方膺简介_李方膺的儿子_李方膺的故事_李方膺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