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世界名人 文伯仁简介_文伯仁的儿子_文伯仁的故事_文伯仁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文伯仁简介_文伯仁的儿子_文伯仁的故事_文伯仁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文伯仁简介

文伯仁

文伯仁(1502-1575),明代画家。

字德承,号五峰、摄山长、葆生、摄山老农、五峰山人、五峰樵客。

文徵明侄子。

籍贯湖广衡山,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

代表作品:《万山飞雪图》轴、《都门柳色图》轴、《秋山游览图》卷、《溪山仙馆图》轴、《天目山图》轴、《松风高士图》、《石湖草堂图》卷、《春山白云图》轴、《樵谷图》轴、《雪景山水图》轴、《松径石矶图》轴、《园林十五景图》卷等。

文伯仁性暴躁,好使气骂座,少年时曾与叔徵明相讼,一度系狱。

工画山水,效王蒙,学“三赵”(令穰、伯驹、孟頫),笔力清劲,岩峦郁茂,布景奇兀,时以巧思发之,名在文徵明之下。

横披大幅颇负出蓝之誉,唯构图时有塞实之感。

善画人物,亦能诗。

其山水画有简、繁两种面貌。

简者效文徵明细笔山水,景色疏朗,笔墨细秀,多抒情意趣;繁者出自王蒙,山林层叠,构图饱满,皴点繁密,境界郁茂。

文伯仁自幼醋爱丹青,曾为诸生。

他始居太湖洞庭山韩村,由于明代中叶倭寇骚扰东南地区,殃及姑苏一带,嘉靖二十四年(1555年),文伯仁只得“以避倭寇徙家南京”,“寓栖霞寺、白鹿泉庵数年”,故而他本人又取号摄山老农。

寓居金陵期间,文伯仁主要以卖字鬻画为生,常与周晖、朱曰藩、何良俊、金大舆、盛时泰、顾应祥、黄姬水、郭第等文人墨客,相互交游雅集。

据载,嘉靖四十年(1561年)。

文伯仁绘有《浙江海防图卷》,藉以“备倭军用”。

晚年的文伯仁迁回姑苏虎丘西麓居住,最后终老于此。

文伯仁文采画艺不凡,作文下笔如神,曾经撰有《五峰山人集》。

明代朱谋堙的《画史会要》称其山水“笔力清劲,岩峦郁茂,擅名不在衡山(系文徵明的号)之下”。

文伯仁不仅擅长山水画,亦工人物画、善写诗文。

山水画受文徵明的画风影响较大,继效元代王蒙、赵孟頫,宋代赵伯驹、赵令穰等前贤体格,尤为擅制横披大画,颇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之誉。

寓居金陵期间,文伯仁除了编纂《栖霞寺志》外,《金陵十八景图》册页就是他在饱经金陵山水烟气浸淫之后,提炼概括的纵情讴歌佳作。

文伯仁的《金陵十八景图》为十八开纸本设色册页,每开图绘金陵一胜境。

文伯仁在《金陵十八景图》画册的创作中,主要采用“高远”、“深远”、“平远”法布景入画,并掺糅了王蒙、文徽明等前辈名家的笔墨意趣,勾、勒、皴、擦等皆较为细密精致,而且蕴含着不少个人的天真率性。

画面中除以水墨表现外,文伯仁多施以浅绛、石青、花青、花绿等色彩敷染、点虱。

所作构图疏密开合,繁简有致。

笔法遒劲清脱。

墨色幽秀淡雅,意境清新隽永,富有小中见大之态势。

如第十开《摄山》以披麻、解索等皴法表现,尤得南宗山水画之意境魅力;第十一开《凤凰台》的笔墨表现,则具有“吴门”画家小青绿山水技法的影子;第十八开《新林浦》中描绘的滔滔江水,因受南宋时期的北派画家马远“画水法”的影响,表现得十分浩瀚壮观。

山水城林交相辉映,历史与自然融为一体,乃南京人文地理的重要特征。

明代文伯仁的《金陵十八景图》册页,为人们了解“华夏四大古都”之一南京昔日的自然胜迹和人文景致、提供了形象鲜活的图册文献。

从中也可窥见,文伯仁娴熟高超的笔墨技法和艺术才情,确实非同寻常,不愧为明代画坛“吴门四家”门人弟子中之佼佼者。

文伯仁资料

文伯仁画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16115.html

周之冕简介_周之冕的儿子_周之冕的故事_周之冕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孙克弘简介_孙克弘的儿子_孙克弘的故事_孙克弘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