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简介
王冕(1287—1359年),元代画家,诗人。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
会稽(今浙江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人。
出身农家,幼时曾牧牛,劳动之余读书习画,年轻时曾热衷功名,屡次名落孙山,遂绝意仕途,浪迹江湖,游历大江南北。
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
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
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
亦善诗,多表现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揭露权贵的腐化与骄奢,以及追求清高,不逐时俗等。
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
《明史》有传。
王冕生平简介
王冕(1287—1359年),元代画家,诗人。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
会稽(今浙江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人。
出身农家,幼时曾牧牛,劳动之余读书习画,年轻时曾热衷功名,屡次名落孙山,遂绝意仕途,浪迹江湖,游历大江南北。
擅竹石、篆刻,尤工墨梅,师法仲仁和尚、扬无咎,加以发展,其梅枝干遒劲,花或疏或密,蕊萼错落分布,花《南枝早春图》朵或圈或点,皆以水墨为之,得梅花之韵致风骨。
有《墨梅图》、《南枝早春图》传世,著《梅谱》,阐述画梅理论。
亦善诗,多表现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揭露权贵的腐化与骄奢,以及追求清高,不逐时俗等。
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
《明史》有传。
王冕出身贫家,白天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后从韩性学,学识深邃,王冕青年时代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参加科举屡试不中,于是他焚毁文章,永绝仕途,浪迹江湖。
他游杭州、逛金陵,然后渡长江,跨淮河,经徐州、济南到达大都,长途跋涉,使他的视野和胸襟大大开扩,使他对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楚。
由于王冕的诗画风格特异,不同凡响,名声鹊起,在大都期间,士大夫都争走馆下,向他求诗索画,一时缣素山积,而他经常援笔挥洒,倾刻而就。
据记载,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服务,曾画一幅梅花悬挂在墙壁上,并题诗云:“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
后来,他被迫隐姓埋名在家乡九里山蛰居,白天种粟锄豆,灌园养鱼,晚上读书作画,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
他在居室周围种植了上千株梅树,数百棵桃树和杏树,自题为“梅花屋”。
王冕精于诗文,其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如《伤亭户》、《江南妇》、《对景吟》、《吴姬曲》、《墨梅》、《剑歌行次韵》等。
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亦善画竹。
画墨梅,始于北宋华光法师。
据说他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从梅影中得到启示,创造出用浓淡相间的水墨晕染方法画梅花。
华光法师之后,南宋另一位画梅高手杨补之创造出两种画梅方法:一种是以墨笔圈出梅的花瓣,即所谓圈花法;另一种是用墨涂于绢上,烘托出梅花的白葩。
王冕继承了传统画梅的方法,又有所创造。
在圈花方法上,杨补之一笔三顿挫,而王冕改为一笔两顿挫,即所谓“钩圈略异杨家法”。
他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千朵万蕊,含笑盈枝的姿态。
另外,用胭脂画没骨梅花是王冕的独创,对后世影响很大。
在绘枝干方法上,王冕注重质感的表现,用笔流畅顿挫适宜,潇洒遒劲。
他在画新枝时,一笔拉几尺长,引枝断而复连,停而不滞,一气呵成,梢头露出笔的尖锋,显得灵气飞动,生机勃勃;画老干时,笔锋顿挫,能将老干的苍劲表现得淋漓尽致。
是画坛上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
对明代画梅高手如刘世儒、陈宪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响甚大。
清朝何瑗王作诗称赞说:“山农笔力劲如铁,中有窈窕姿倾城。
清标信有烟霞骨,补之而后存典型。
”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
文人画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崇尚水墨写意,技法精益求精。
王冕画梅花,只画“野梅”,不绘“官梅”。
山野梅花枝干挺拔劲直,不似官梅经人工造作,枝干盘曲媚俗。
这自然跟王冕自己的身世、经历分不开。
“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
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
王冕的《墨梅图》传世不只一幅。
故宫博物院藏《墨梅图》纸本,水墨,横50.9厘米,纵 31.9厘米。
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
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
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画出来。
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
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争议
王冕的出生时间,一说生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卒于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享年七十三岁。
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持此说。
吴谱还载王冕生日为七月廿二日。
一说生于元至正元年(1335),卒于明永乐五年(1407),享年七十三岁。
这两说之谬误在于将王冕的儿子山樵王周的生卒年月套在其父名下了。
这是近人姜克涵发现的,他的这一见解发表在《学术论坛》1957年第2期。
试看吕升写的王周行状:“山樵生于至元乙亥秋七月廿二日,卒于永乐五年丁亥正月十三日,寿七十三。
”
姜氏说:“这便是上引的关于王冕生卒年代,以及王冕享年七十三岁的根据,而且吴谱还是采用这段文字所载的月日。
至于其改变年代的缘故,是因为卒于永乐年间与一般记述不合,便把他的卒年改为明军占婺州的至正十九年,然后上推七十三年,便断定生于至元二十四年。
”更有甚者,“这种没有根据的说法,竟然得到不少人的附和,井辗转引用,甚至还有人据此而以1935年为王冕的诞生六百周年纪念大写纪念论文”。
姜氏认为王冕的真正生卒年代应当是:“生于元至大三年庚戌(1310),卒于至正十九年已亥(1359),享年五十岁,大致是不差的。
以王周生年上推廿五年即至大三年,王冕廿六岁生子。
”这是姜的结论。
从王冕的《自感》诗中“此志竟萧条,衣冠混泥涂。
蹭蹬三十秋,靡靡如蠹鱼”等语看,至大三年(1310)生是对的。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记载:自从至元元年(1335)罢科举以来,一直到至元六年复行开科取士。
王冕《结交行送武之文》一诗里有“明年平原芳草绿,试弓好射衔花鹿”句,就是指至元六年(1340)恢复科举制。
平原芳草绿指春天,试弓好射衔花鹿,正是指考进士。
至元六年。
考试结果,王冕不中,即焚所为文,表示永绝佳途。
“蹭蹬三十秋”正是考试失意后之作。
至元五年(1339),王冕正是三十岁。
从1339年上推三十年,便是至大三年(1310),和姜克涵所说相符合。
至正十九年(1359)东南骚动。
朱元璋提兵破浙江方国珍,派胡大海攻绍兴,屯兵九里山,村人奔窜,王冕不为动,时病卧床上,他说:“我是王元章。
”士兵即将他载至天章寺胡大海处,胡大海请王冕上坐,请他指教策略,王冕说:“大将军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
如果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如以兵力服人,谁人能心服?我绍兴乃秉义之地,要我教你们杀我父兄子弟,则万万做不到。
你能听我,希立即改过以从善。
不能听,请立即杀我。
”胡大海被他讲得无话可说,只得再拜领受,叫王冕不要讲话就行了。
第二天王冕病遂不起,过几天就逝世,胡大海备丧礼殓葬于山阴兰亭之侧,墓碑题“王先生之墓”五字(张辰《王冕传》)。
关于王冕晚年有否做过朱元璋的咨议参军,并为明军谋划攻取绍兴的事,写过王冕传记的张辰、宋濂、朱彝尊、徐显、全祖望等以及现当代学者,历来说法不一。
宋濂《王冕传》:“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
一夕,以病死。
”(《明史·文苑传》)参与编修《明史》的朱彝尊所撰《王冕传》就否定此说,说:“自宋文宪(即宋濂)传出,世皆以‘参军’目之,冕亦何尝一日参军事哉!”与王冕同时的同乡好友张辰的《王冕传》,对王冕的事迹记载最具体,对“参军”却未着一字。
近人包赉《王冕事迹考证》则认为:“(明将)胡大海在至正十九年正月攻诸暨时曾见过王冕。
当时即将此事报告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授他咨议参军。
不幸中央的公文还未到达诸暨,王冕已经死了。
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宋濂称他为参军。
”这也多半是猜测之辞。
比较起来,自当以张辰的《王冕传》为最可信。
所以《诸暨县志》卷二十七说:“张辰与王冕同时同乡且朋友,当然较宋、朱所见所闻者为确,自当以张辰传为凭。
冕为明师载去,自九里山至山阴天童寺数日即殁。
不但未尝一日参军事,并未尝一见明太祖,更何暇为其画策取绍兴!冕所居为诸暨之九里,非山阴之九里,明师即住山下,至今所驻兵处,犹有营盘痕迹可辨。
见《山水志》,其地逾山即山阴,去兰亭甚远,当时为明师载去自九里至天童寺,数日即卒,确未到山阴城外,更何暇远至婺州?竹咤(朱彝尊字)知宋传之误,作传以上史馆。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提出:“究竟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说的正是事实。
王冕文学成就
王冕一生都在困境中过活。
他的诗里充满了反抗精神,揭露了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表现了对祖国命运和对劳动人民灾难的深切关怀。
他的诗,大都收入《竹斋诗集》里。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说:“冕本狂生,天才纵逸,其体排宕纵横,不可拘以常格。
”刘基曾对王冕的诗有过评价。
他说:“予在杭时,闻会稽王元章善为诗,士大夫之工诗者多称道之,恨不能识也。
至正甲午(1354)盗起瓯括间,予避地之会稽,始得尽观元章所为诗。
盖直而不绞,质而不俚,豪而不诞,奇而不怪,博而不滥,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拔邪之志,恳恳悃悃见于词意之表,非徒作也,因大敬焉。
”(《竹斋诗集·原序》)的《对景吟》、《吴姬曲》、《墨梅》、《剑歌行次韵伤亭户》、《江南妇》等作品同情贫苦的百姓,蔑视权贵,轻名利。
此外还有《竹斋诗集》3卷,续集2卷。
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亦善画竹。
求者踵至。
画梅学杨无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劲,生意盎然,尤善于用胭脂作梅骨体,别具风格。
对明代画梅高手如刘世儒、陈宪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响甚大。
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
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
《明史》有传。
他既是元代诗人、又是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中国绍兴诸暨人。
出身农家。
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
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
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
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
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嘉庆四年,山阴郭毓,得王元章竹斋新刻,为之狂喜,当时虽是秋暑方盛,他“篝灯而疾读之,不自知蚊蠛之刺肤与沾汗之流足”。
所以他说:“吾乡杨铁崖、王山农二公,诗文甲于元代。
”(《竹斋诗集·序》)
以上这些前人的评价,一般说还是切于实际的。
在文学史中,对王冕诗的评价也很高,认为元代诗歌到王冕已达到高峰。
(一)有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如《江南民》:“江南民,诚可怜,疫疠更兼烽火然。
军旅屯驻数百万,米粟斗值三十千。
去年奔走不种田,今年选丁差戍边。
老羸饥饿转沟壑,贫穷徭役穷熬煎。
”《悲苦行》:“前年鬻大女,去年卖小儿。
皆因官税迫,非以饥所为。
布衣磨尽草衣折,一冬幸喜无霜雪。
今年老小不成群,赋税未知何所出。
”
(二)有揭露元朝统治阶级的暴政的,如《喜雨歌赠姚炼师》:“今年大旱值丙子,赤土不止一万里。
米珠薪桂水如汞,天下苍生半游鬼。
南山北山云不生,白田如纸无人耕。
吾生正坐沟壑叹,况有狼虎白日行。
”
(三)有的反映民族矛盾,如《冀州道上》揭露了元朝统治者摧残民族文化的劣行:“纵有好儿孙,无异犬与猪,至今成老翁,不识一字书。
”当元朝统治将崩溃时,他便写出“胡儿冻死长城下,始信江南别有春”的诗句。
(四)有的表现他钦崎磊落、孤傲正直的胸襟,如《孤松叹》:“昨夜飞霜夏南海,山林西施无光彩。
起来摩挲屋上松,颜色如常心不改。
幽人盘桓重慨慷,此物乃是真栋梁。
呜呼,既是真栋梁,天子何不用是扶明堂!”
诗人有自己的抱负,在诗中往往自比诸葛亮,如“草堂欲作梅花梦,忽忆南阳有卧龙”,“近来草庐无卧龙,世上英雄君莫问”等。
他以“孤松”自喻,正是感叹有志未遂的孤苦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