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式简介
杨凝式(汉语拼音:Yang Ningshi;873~954),唐朝诗人,书法家。
字景度,号虚白、希维居士、关西老农。
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父杨涉,曾任唐宰相,杨凝式得为秘书郎。
唐昭宗时登进士第。
唐亡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少保。
诗三首。
《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首。
由于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乱,他曾佯疯自晦,时出癲狂行径,人称“杨疯子”。
他身材矮小,腰大于身,精神矍然,富有文藻,长於诗歌,善书法,尤工行草书,师法欧阳询、颜真卿,而加以纵逸,自成风格。
后粱开平年间,任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太守。
因他才华出众,齐王张宗夷请他充任留守巡官,梁相赵光裔上奏为集贤殿直学士,改任考功员外郎。
后唐同光初,他被授予比部郎中、知制诰。
因病改任给事中、史馆修撰,判馆事。
后唐明宗即位,任命为中书舍人。
不久又因心脏病复发,被免职。
长兴年间,任右常侍、工户二部侍郎,改秘书监。
清泰初,调任兵部侍郎。
后晋天福初,任太子宾客,以礼部尚书致仕,闲居于伊、洛(今河南洛阳市)之间,直到开运年间,宰相桑维翰得知其无俸禄,生活窘迫,上奏为太子太保,分司洛阳。
后汉乾佑年间,任少傅、少师。
后周广顺年问,任右仆射。
显德元年改任左仆射,又改任太子太保。
是年冬,在洛阳病故。
诏赠太子太傅。
杨凝式虽历仕五代,却常以心疾问居,多漫游佛寺庙观,每遇山水胜况,流连赏咏,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故在伊、洛一带的大圣善寺、广爱寺、石壁寺、天宫寺、长寿寺等处的院壁上,都有他的字画真迹。
他的诗歌多杂以诙谐,他的书法以行草最擅长,笔势遒放变化多姿。
杨凝式书法主要师法欧阳询、颜真卿、怀素、柳公权等,得此四家之体势;于二王处得风神,形成了自己较为多变的风格。
杨凝式长时间居住于伊、洛之间,他的作品也大多留在洛阳各个寺院的墙壁上,《旧五代史》即记载杨凝式“笔迹酣放,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既久居洛,多遨游佛道祠,遇山水胜迹,辄留连赏咏,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若与神会。
”杨凝式的行书,飘洒疏淡,风神脱俗,极富个性,独树一帜。
代表作《韭花帖》出于颜而秀于颜,深得“二王”神韵。
整幅作品中宫收紧,绝无虚笔,一反唐人写行楷书行距宽字距窄、布白匀密工整之常规,而是将字距、行距都拉开,产生出秀丽典雅、神清气爽的感觉。
此帖变唐人森严气氛为旷淡抒情,笔墨含蓄而意蕴萧散。
杨凝式的另一件作品《神仙起居法》笔调流畅,字与字之间承启自然,或左欹、或右侧、或中正,上下之间互相支撑、互相牵制。
通篇八行,一气呵成,连绵跌宕、恣肆驰骋,特别是作品中“渐”字最后一笔可谓是极尽舒张、极尽抒情,其气势豪迈不羁,其意致浩荡不尽。
《夏热帖》是杨凝式写的一封信札。
内容大致是,因天气炎热,送给僧人消夏饮料“酥密水”表示问候。
此帖是杨凝式唯一的传世草书作品,书法兼取唐颜真卿、柳公权笔法,体势雄奇险崛,运笔爽利挺拔,与他的楷书、行书作品相比较,艺术风格迥殊,表现出了书家的丰富艺术变化,为杨凝式书法代表作品作之一。
杨凝式在书法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苏轼评价杨凝式:“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
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事所汩没者。
”对历代书家肯定不多的米芾也称赞:“杨凝式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
”《宣和书谱》则全面而中肯地评价杨凝式:“凝式喜作字,尤工颠草,笔迹雄强,与颜真卿行书相上下,自是当时翰墨中豪杰。
”
杨凝式崇尚自然、心游天外的心境,使他的书法迥出尘表,不染时习,是五代时期最杰出的书法家。
此外他继承魏晋风骨,并直接影响到宋代几大书家,间接开宋代“尚意”书法之风。
传世书法墨迹有:①《韭花帖》。
纸本,行楷书。
今日所见有三种:一为罗振玉藏本,见《百爵斋藏名人法书》;一为清乾隆内府藏本,现藏无锡市博物馆;一为裴伯谦藏本。
三本比较,以罗振玉藏本更为神完气足,可信为真迹。
②《神仙起居法帖》。
纸本,行草书。
今日所见有两种:一为清乾隆内府藏本,现藏故宫博物院,明代文徵明曾刻入《停云馆帖》;一为日本书道博物馆藏本。
后者系临摹本。
③《夏热帖》。
纸本,草书。
此帖笔法方劲雄浑,现藏故宫博物院。
④《新步虚词》。
又名《大仙帖》,草书,原迹已佚,明代董其昌刻入《戏鸿堂法书》。
此外,传为杨凝式所书的《卢鸿草堂十志图跋》,鉴定家对其真伪尚有分歧。
杨凝式书迹流传虽不多,但作品的面貌和特点不尽相同。
《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帖》、《新步虚词》等作品,字体结构修长紧劲,笔画挺健,明显带有欧阳询书法的特色。
前人曾以破方为圆,削繁成简来概括杨凝式书法的特点。
杨凝式书法的成就,对宋人尚意的书法有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