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世界名人 田汉简介_田汉的儿子_田汉的故事_田汉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田汉简介_田汉的儿子_田汉的故事_田汉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田汉简介

田汉

田汉(汉语拼音:Tian Han;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字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湖南长沙人,中国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

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

田汉毕生从事文艺事业,创作了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

他不仅是中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事业的先驱者,同时也是中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事业的卓越组织者和创造者。

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并被选为第一、第二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被“左”的社会势力迫害致死。

1979年4月平反,在北京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田汉生平

田汉,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

出身贫民家庭,多才多艺,著作等身。

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

少年时代受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人和南社诗人、舅父易象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志向。

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

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

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

1921年,与郭沬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

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

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谕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独幕悲剧《获虎之夜》,上海各学校竞相上演。

此后,先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复大学任教。

1926年,在上海与[[唐槐秋]等]办南国电影剧社,编导拍摄《到民间去》,未竟。

1927年秋,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主任,不久被推举为校长,编写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

年底,会同欧阳予倩、唐槐秋、周信芳,高百岁等举行“鱼龙会”演出,影响颇广。

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兼文学科主任。

同年秋,成立南国社,确定“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的宗旨。

南国社青年走向社会,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曾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

同一时期,田汉主蝙了《南国月刊》,写作了《古潭的声音》、《颤栗》、《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舞》、《孙中山之死》、《一致》等剧本和一系列关于戏剧运动的文章。

1920-1929年田汉的早期戏剧活动,对中国新兴话剧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戏剧文学方面,他的创作彻底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吸取了中国戏曲和欧美戏剧的精华,使中国话剧作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走向新的高度。

《获虎之夜》和《名优之死》就是这个时期的高峰之作。

他创建的南国社,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话剧团体之一,它把话剧由校园推向了社会,对话剧的普及和戏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带头作用。

南国社的创作和演出,不仅产生了进步的社会影响,而且培养了一批艺术骨干,对话剧事业的开拓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1929年冬开始,田汉在从事文艺活动的同时,积极参加政治活动。

1930年3月,他以发起人之一的身份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并被选为以鲁迅为首的7人执行委员之一,接着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同年4月田汉发表了著名的《我们的自己批判》,公开宣告向无产阶级转向。

6月,南国社继艺术剧社之后被反动派查封。

为了进一步加强左翼剧人的团结,左翼剧团联盟改组为左翼戏剧家联盟,田汉是发起、组织者之一。

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剧联”的党团书记和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这期间,他创作了话剧《梅雨》、《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回春之曲》等大量作品;同时又和夏衍、阳翰笙等打入电影阵地,为“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写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风云儿女》等一批进步电影文学剧本,使电影文学从思想到艺术出现了新面貌。

此外他还创作了由聂耳谱曲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著名歌曲。

这个时期是田汉政治热情和艺术才能全面发展的时期,他对左翼文化活动的开展,起了领导和推动作用。

1935年2月,中共江苏省委和上海文委被破坏,田汉与阳翰笙、杜国庠等被捕入狱,后保释出狱,被软禁于南京。

同年秋,华北事件发生,田汉与应云卫、马彦祥组织中国舞台协会。

12月,邀集上海、北平、天津等地演员,在南京举行了为期18天的公演,演出了田汉创作的《回春之曲》、《械斗》(与马彦祥合作)、《黎明之前》、《洪水》。

期间曾拒绝国民党政府参与其事和给予经济补助。

翌年,改编并演出了6幕话剧《复活》,创作了独幕话剧《阿必西尼亚母亲》、《女记者》和戏曲剧本《土桥之战》。

1937年春,据鲁迅小说改编5幕话剧《阿Q正传》,由中国旅行剧团首演。

“七七事变”后,创作了5幕话剧《芦沟桥》,并举行劳军演出。

不久,中共代表团到达南京,审查了田汉被捕后的表现,恢复了他的组织关系。

8月,田汉赴上海,参加文化界救亡工作。

上海沦陷后,田汉南下长沙,旋返武汉从事戏剧界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12月武汉联合公演《最后的胜利》,接着成立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田汉是主要组织者之一,并起草了成立宣言。

1938年初,据抗敌剧协“决议”,田汉与马彦祥、廖沫沙等编辑出版了《抗战戏剧》半月刊。

后去长沙,又筹办了长沙《抗战日报》,并着文明确提出,“现阶段的剧运路线是戏剧游击战”,号召戏剧工作者为民族解放而斗争。

1938年2月,田汉应周恩来之邀,到武汉参加国共合作的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任第六处处长,负责艺术宣传工作,同洪深等组建了10个抗敌演剧队、4个抗敌宣传队和一个孩子剧团。

1938年11月,撤离武汉到长沙,团结湖南广大戏曲艺人进行抗日救国之演出,并亲自写作了《新雁门关》、《江汉渔歌》、《岳飞》等戏曲剧本。

1940年应三厅召赴重庆,期间与欧阳予倩、杜宣、许之乔等创办《戏剧春秋》,在桂林出版;田汉曾先后主持“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和“历史剧问题座谈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皖南事变”后,田汉离开重庆到湖南南岳住了近半年,随后到桂林从事抗战戏剧活动,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领导组建了新中国剧社和京剧、湘剧等民间抗日演剧团体。

同时写作了话剧《秋声赋》、《黄金时代》,与洪深、夏衍合编了《再会吧,中国香港》。

1944年春,田汉与欧阳予倩等在桂林主持了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检阅了国民党统治区抗日进步戏剧队伍和大批优秀剧作的演出,对加强戏剧队伍的团结和坚持进步戏剧运动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抗战胜利后,田汉于1946年春回到上海,投入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民主运动,写作了《丽人行》、《忆江南》、《梨园春秋》等戏剧和电影。

这个时期,田汉主要是以公开身份组织领导演剧活动。

除了新文艺工作者组成的演剧团体之外,田汉更注意戏曲艺人的团结和民族传统形式的运用和改造,广泛动员戏剧界各种力量,投入抗日救亡和争取民主反对内战的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田汉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

他紧密团结广大戏剧工作者,为壮大戏剧队伍、繁荣戏剧创作做了大量工作。

他积极推动戏曲改革,促进了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

与此同时,还写出了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改编了戏曲《白蛇传》、《谢瑶环》等作品。

1964年,先后受到张春桥、康生的攻击和陷害。

在“文化大革命”中,于1968年12月10日受迫害致死。

田汉年表

1912年入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是徐特立)。

1917年随舅父易象(民国初年曾任湖南省政厅厅长)去日本,最初学海军,后来改学教育,进日本东京高琪师范学校,热心于戏剧,和郭沫若、左舜生、张资平等结为挚友。

1920年因易象在长沙被刺,回国,第二年在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和妻易漱瑜创办《南国月刊》,发表剧作。

1925年,田汉创办“南国社”,拍摄了由他编剧的电影《到民间去》。

1927年四一二事变之后,曾短期在中国国民党总政治部宣传处工作,负责电影戏剧方面事务。

1928年,扩大“南国社”,分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五部,并成立南国艺术学院。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经瞿秋白主持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为电影《风云儿女》谱写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途中被国民党政府拘捕,歌词写在香烟盒上交予聂耳谱曲。

1937年作《四季歌》、《天涯歌女》歌词,为《马路天使》的主题曲,次年与安娥结婚。

1941年在大后方桂林组建新中国剧社。

1949年后田汉任职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田汉被“专政”,先是关押于秦城监狱,后因糖尿病、尿毒症和冠心病一起发作,于1968年去世。

1979年,田汉得到平反。

1979年4月25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开了追悼会。

田汉成就

田汉一生从事于文艺事业,创作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

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话剧代表作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乱钟》、《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及改编戏曲剧本《武则天》、《江汉渔歌》、《白蛇传》、《金鳞记》、《西厢记》、《谢瑶环》等。

《关汉卿》代表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田汉主要著作书目

蔷薇之路(日记) 1922年5月,上海,泰东图书局

咖啡店之夜(戏剧集) 1924年12月,中华书局

翠艳亲王(无声电影剧本) 1925年,光华书局

银色的梦(随笔) 1928年,中华书局

续银色的梦(随笔) 1928年, 中华书局

南国的戏剧(论文集) 1929年7月,上海,萌芽书店

爱尔兰近代剧概论(论著) 1929年7月,上海,东南书店

田汉戏剧集 1934年,现代书局

回春之曲(剧集) 1935年5月,普通书店

田汉选集(戏剧诗歌集) 1936年,万象书店

田汉散文集 1936年8月,上海,今代书店

田汉剧作选 1936年10月,上海,仿古书店

黎明之前(剧集) 1937年3月,北新书局

抗战与戏剧(论文集) 1937年月日2月,长沙商务印书馆

岳飞(四十四场新平剧) 1940年,桂林白虹书店

田汉代表作(戏剧散文诗歌集) 1941年,三通书局

秋声赋(五幕话剧) 1944年1月,桂林文人出版社

田汉选集(戏剧诗歌集) 1947年9月,中央书店

白蛇传(十五集京剧) 1955年,作家出版社

田汉剧作选 1955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名优之死(三幕话剧) 1957年8月,中国戏剧出版社

西厢记(六场京剧) 1959年5月,中国戏剧出版社

关汉卿(十三场话剧) 1959年6月,中国戏剧出版社

月光曲(剧集) 1959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田汉选集(戏剧集) 1959年月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田汉戏曲选(二卷本) 1981年1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田汉文集(16卷本) 198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田汉资料

田汉画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17897.html

邹韬奋简介_邹韬奋的儿子_邹韬奋的故事_邹韬奋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柔石简介_柔石的儿子_柔石的故事_柔石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