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世界名人 文天祥简介_文天祥的儿子_文天祥的故事_文天祥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文天祥简介_文天祥的儿子_文天祥的故事_文天祥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

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历知瑞、赣等州。

德祐元年(1275),元兵东下,在赣州组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

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脱逃。

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败退广东。

次年在五坡岭(在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拒绝元将诱降,于次年送至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屡经威逼利诱,誓死不屈。

编《指南录》,作《正气歌》,大义凛然,终在柴市被害。

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

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小字从龙。

吉州庐陵郡军事庐陵淳化乡富田魁巷村(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文家)人。

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从小在严父、良师的教导督责下,刻苦学习,熟读诗文,精通经史,攻读之余,亦作诗绘画,苦习武艺,可谓文武全才。

他关心百姓疾苦,立志要为国家做一番贡献。

从16岁起,文天祥开始游学求师。

宝祐三年(1255)转入白鹭洲书院,受业于海内名儒欧阳守道先生,从此文思大进。

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在父亲的陪同下,赴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会试。

对策集英殿,宋理宗赵昀以“天道人极”问,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

他文思泉涌,运笔如飞,洋洋万言,其中除了部分针对试题作答而外,很多议论大胆独特。

于是理宗亲定为第一,状元及第。

文天祥考中状元之时,正好20岁,朝廷授以宁海军节度判官。

开庆元年(1259),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

元兵南进,临安受到严重威胁。

宦官董宋臣对宋理宗说要迁都,没有人敢议论说这是错的。

在举朝慌乱的危急时刻,文天祥提出抗元。

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

因不被采纳,就自己请免职回乡。

从景定元年(1260)到咸淳八年(1272),文天祥三次罢官。

咸淳六年(1270)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咸淳九年(1273)正月,文天祥出任湖南提刑,只有八个月,获得“使民不冤”的好评。

这年冬天,文天祥调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仅三个月就将混乱的状况梳理出条理,赣州出现了新气象。

德祐元年(1275)正月,朝廷闻元军沿江东下,直攻临安,急诏天下勤王

文天祥接到诏书后,几天就组织了一支三万多人的勤王军护卫临安,并用自己的全部家产充作军费。

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入卫京师。

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兵大举南下,至阜亭山,距临安30里,朝廷上下震恐。

朝廷授文天祥以右丞相兼枢密使,赴元营谈判

他深入元营,展开面对面的一场舌战。

元军见文天祥有胆有识大义凛然,不敢杀他,也不敢放他,便把他拘留起来,押往北方。

途中,在友人帮助下脱逃,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德祐二年(1276)赵昰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

广王晋封为卫王。

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

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督府,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文天祥又派人到各地招兵筹饷,很快组成了一支督府军,规模、声势都比前一年的江西勤王军大得多。

十月,朝廷命文天祥出兵汀州(今福建长汀),不幸战斗失利。

在元军的攻击下,南剑州也落入敌手,行都福安(即福州)失去屏障。

丞相陈宜中、枢密副使张世杰惊惶失措,急忙护送端宗和卫王登舟入海,以避兵锋。

福安府随即陷落,南宋小朝廷从此成为海上的流亡政府。

景炎二年(1277)正月,元军攻入汀州,文天祥于是迁移漳州,请求入卫朝廷。

赵时赏、赵孟溁也率兵归来,唯独吴浚的士兵没有到。

不久,吴浚降元,来游说文天祥。

文天祥派人缚起吴浚,把他吊死了。

四月,进入梅州,都统王福、钱汉英专横跋扈,被处斩了。

五月,迁出江南西路,进入会昌。

六月,进入兴国县。

七月,遣参谋张汴、监军赵时赏、赵孟溁荣等率大军进逼赣城,邹洬率领赣州各县的军队攻取永丰,他的副官黎贵达率领吉州各县的士兵攻取泰和。

吉州八县克复了一半,仅剩赣州没有攻下。

临洪各郡,都送钱劳军。

潭州赵璠、张虎、张唐、熊桂、刘斗元、吴希奭、陈子全、王梦应在邵州、永州等地起兵,克复数县,抚州何时等人起兵响应文天祥。

分宁、武宁、建昌三县豪杰,都派人到军中接受调遣参战。

元军江南西路宣慰使李恒派遣士兵入援赣州,而自己率兵在兴国进攻文天祥的据点。

文天祥没有预料到李恒的兵突然攻至兴国,于是率兵撤退,靠近永丰的邹洬。

邹洬的军队已在他的前面溃败,李恒于是穷追文天祥至方石岭。

巩信坚守拒战,身中数箭,死了。

到达空坑,士兵都被打败溃散,文天祥的妻妾子女都被抓住。

赵时赏坐在轿子中,后面的元军讯问他是谁,赵时赏说“我姓文”,众兵以为是文天祥,活捉了他返回军营,文天祥因此得以逃脱。

文天祥召集残兵奔赴循州,驻扎于南岭。

景炎三年(1278)三月,文天祥进驻丽江浦。

六月,入船澳。

益王死了,卫王继承王位。

文天祥上表自责,请求入朝,没有获准。

八月,加封文天祥少保、信国公。

军中瘟疫又流行,士兵死了几百人。

文天祥唯一的一个儿子和他的母亲都死了。

十一月,进驻潮阳县。

十二月,赶赴南岭,邹洬、刘子俊又从江西起兵而来,再次攻伐陈懿的党羽,陈懿于是暗中勾结张弘范,帮助、引导元军逼攻潮阳。

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出现,众士兵随从措手不及,都埋头躲在荒草中。

文天祥匆忙逃走,被元军千户王惟义抓住。

文天祥吞下二两脑子(即冰片)自杀,但药力失效,未能殉国。

邹洬自刎颈项,众士兵扶着他至南岭才死。

僚属士卒得以从空坑逃脱的人,至此时刘子俊、陈龙复、萧明哲、萧资都死了,杜浒被抓住,忧愤而死。

仅有赵孟溁逃脱,张唐、熊桂、吴希奭、陈子全兵败被活捉,都被处死。

元朝的元帅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军队直下广东,要彻底消灭南宋流亡政府。

文天祥被他们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零丁洋(今属广东省)。

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因多次强迫索要书信,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他们。

这首诗的尾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笑着收藏它。

厓山战败后,元军中置酒宴犒军,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

”文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张弘范感其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文天祥被囚四年,经历种种磨难,始终不屈。

在囚牢里,他集自己的诗作,编为《指南前录》三卷,《指南后录》五卷,又作《集杜诗》二百首,写下长诗《正气歌》。

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初八日,在柴市口从容就义。

这时文天祥47岁。

文天祥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

他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诗作过八百余首,成就很高。

他的著作,经后人辑为《文山先生全集》,多为忠义愤慨之文,诗风至德祐一变,气势豪放,允称诗史。

特别是在他临死前,挥笔写下的《正气歌》,热情地歌颂历代的忠臣义士的崇高气节,表达了他自己以死殉国的决心,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永远传诵。

文天祥主要成就

军事

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

时元军攻鄂州(今武汉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避兵。

文天祥尚未就职,即上书宋廷,建策建方镇分地防守,从民兵中选精兵,破格选用将帅。

并请除杀动摇民心的董宋臣,未被采纳,辞官回乡。

后起任刑部郎官、知瑞州、尚书左司郎官等职。

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宋守将多降。

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今杭州)。

上书力陈分全国为四镇,集中财力、军力抗元。

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

遣将援常州(今属江苏),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今杭州西)。

德祐二年(1276年)力请同浙西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张世杰率京师军民20余万,与元军背城一战,宋廷不许。

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泛海至温州(今属浙江)。

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任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

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

十一月,进军江西失败。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在各地抗元义军和人民支持下,再攻江西,于雩都(今于都)击败元军,收复兴国(今属江西)及赣州、吉州的属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次年,元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文学

文天祥在文学研究上除了《御试策—道》这篇哲学专著外,再无其它专题研究或专著,这是由于当时的环境不允许他坐下来进行专题研究所致,除对策、封事等外,他在百忙中不却友人之所托,写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志铭,寿序、赞、颂、祝辞、书、启、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文体。

此外,诗、词最多,除了《指南录》和《指南后录》和《吟啸集》外,还有《集杜诗》200首以及《十八拍》和少量的词等。

这是最有价值的著作,称之为史诗。

此外还有在抗元前的部分诗稿。

文天祥在文学创作尤其是对诗词的创作上,有两个显著特色,这两个特色即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所谓前期指的是赣州奉诏勤王开始至夜走真州这个阶段。

当时虽然南宋小朝廷处于多难之秋,朝内执政者又是昏庸利禄之辈,但文天祥自己积聚了兵丁,他们是自己“乃裹饿粮”来到军营中的,是一支爱憎分明,具有战斗力的队伍。

因此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复兴南宋和收复失地有望,这一时期写的诗歌的特点是清新、明快、豪放,感情特别丰富,浓郁,常以饱满的战斗精神勉励自己,使人读之如饮郁香的葡萄美酒,沁人肺腑。

如《赴阙》一诗。

从这些诗章中可以看出文天祥的眼里似乎已经看到前途已呈现光明,复兴有望。

后来李庭芝暗示苗再成要将文天祥杀掉,以绝后顾之忧。

苗再成通过与文天祥共议复兴大志,觉得李的说法不妥,但又不敢明目张胆违抗,便设“看城子”之计,将文天祥引出城外,然后拒而不纳。

文天祥再一次受挫。

但他并未气馁,而是斗志昂扬接新的战斗。

他写了《高沙道中》这首长诗,运用了平易流畅的散文化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周详而不零碎地将他出真州城后身历险境的经过和盘托出,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

全诗每句五言,隔句押韵,长达80多韵,一韵到底。

读后大有浑灏流转的感觉,难怪后人读此诗后,觉得可与杜甫写的《北征》相媲美。

这段时间,文天祥写的诗篇较多,内容大都振奋人心,可以说是两个特色时期的中间时期,亦即过渡时期。

到了福安之后,情况起了根本性的变化。

皇帝仍被陈宜中等人把持。

虽然文天祥由行朝给了官职,但是不允许在行朝工作,连要求开府于永嘉(温州)也不允许,最后决定让其开府于南剑(福建南平县),不久已移开府于汀州再至漳州,于此可知文天祥这个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这个职衔,不过是一个形同虚设的官衔名称而已。

这一时期,文天祥在诗词写作上,开始显露出后期阶段的特色,大都有对人生旅途多“险阻艰难”未尽人意的感叹。

特别是在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二月六日,张弘范集中军力破崖山,强制文天祥与之随船前去。

文天祥坐在另一舟中看到宋军被元军打败的惨景,心中犹如刀割,深恨竖子大不争气,致有此败,造成行朝覆灭。

乃作长诗以哀之。

诗题为《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一首,表达了当时文天祥的心情是何等的沉痛,对贾似道、陈宜中之流所造成的恶果无比痛恨。

文天祥这一阶段写的诗词,既悲壮、沉痛,又秀腴,典雅。

文天祥资料

文天祥画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18287.html

谢深甫简介_谢深甫的儿子_谢深甫的故事_谢深甫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王黼简介_王黼的儿子_王黼的故事_王黼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