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大防简介
吕大防(1027~1097年),字微仲,北宋大臣,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人。
其祖籍汲郡(今河南汲县),祖父时迁居蓝田。
大防进士及第,调冯翊(治今大荔县)主簿,永寿令(治今陕西永寿县监军镇西北永寿村)。
该县无井,百姓吃水要到偏远的涧中去挑。
大防在临近县境查得二泉,“欲导而入县,地势高下,众疑无成理。
大防用《考工》水地置泉之法以准之,不旬,果疏为渠,民赖之,号为‘吕公泉’。
”
迁著作佐郎,知青城县。
往昔,“圭田粟入以大斗而出以公斗,获利三倍”,百姓大受盘剥而不敢上诉。
大防始命以公斗出入。
韩绛镇蜀,称大防有王佐之才。
人为盐铁判官。
英宗即位,改太常博士。
御史缺,转为监察御史里行。
他首次上言说:“纪纲赏罚,未厌四方之望者有五:进用大臣而权不归上;大臣疲老而不得时退;外国骄蹇而不择将帅;议论之臣裨益阙失,而大臣沮之;疆场左右之臣,有败事而被赏、举职而获罪者。
”后连续上书陈事,以反对英宗父濮王的称号,出知休宁县。
神宗即位,大防任淄州通判。
熙宁元年(1068),知泗州,为河北转运副使。
韩绛宣抚陕西,命他为判官,兼河东宣抚判官,除知制诰。
四年,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
环庆路兵变,韩绛罢官,大防受牵连,落职知制诰,以太常博士知临江军。
不久,徙知华州。
除龙图阁待制、知秦州。
元丰初年,宋夏边境战事频繁,大防调知永兴军(治所在今西安市)。
天空出现彗星,神宗不知吉凶,向大臣询问国事,“大防陈三说九宜:曰治本,曰缓末,曰纳言。
养民、教士、重谷,治本之三宜也;治边、治兵,缓末之宜二也;广受言之路,宽侵官之罚,恕诽谤之罪,容异同之论,此纳言之宜四也”【注:见《宋史·吕大防传》】。
他上疏达数千言,表明了他的政治见识。
时虽担负支持边境作战的供应,但他调度有方,尽力减轻陕西人民的负担。
进阶直学士。
数年,知成都府。
哲宗即位,大防被召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
迁吏部尚书。
西夏使者来朝求议和,朝廷问计于大臣,大防进言说,西夏屡求和,但缺乏诚意,是揣知我朝急于议和。
今使者到来,不可急于让其朝贺皇上,以观其真伪之情。
他还说,从西夏手中新收复的疆土可守而不可弃,主张放弃的议论是缺乏见识。
最重要的是选择良将守御边土。
元祐元年(1086),拜尚书右丞,进中书侍郎,封汲郡公。
西边青塘羌部出兵犯境,大防命洮州守将出兵讨平。
三年,超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提举修《神宗实录》。
当时哲宗皇帝年幼,宣仁太后听政。
大防摘乾兴(1022)以来41件大事的资料,编为上下篇,题曰《祖圣学》,送给哲宗读,使之引以为戒。
他还命讲读官取仁宗皇帝迩英阁的藏书,为哲宗讲解。
哲宗在迩英阁召宰臣、讲读官读《宝训》,大防又藉题阐述宋室“家法”,以启迪哲宗。
他讲了事亲之法,事长之法,治内之法,待外戚之法,尚俭之法,勤身之法,尚礼之法,宽仁之法,从八个方面陈述了宋室皇帝处理皇宫事情的经验。
他还说:“至于虚己纳谏,不好畋猎,不尚酝好,不用玉器,不贵异味,此皆祖宗家法”,所以天下“太平”。
哲宋听了深为佩服。
大防为相八年,尽心辅政,在朝臣中有威望。
宣仁太后卒后,他任山陵使,随后改知永兴军,使他为故乡办好事。
由于他是“元祐更化”的重要人物,否定了王安石的改革新法,不久就受到对立派的弹劾。
这时哲宗亲政,将大防贬知随州,继贬居郢,再徙安州。
哲宗在召见其兄吕大忠时,流露年后可召大防回朝的意向。
此语为章惇所知,“惇惧,绳之愈力。
”绍圣四年(1097),大防再被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在今广东境)安置。
他行至虔州信丰(治所即今江西信丰县)患病而卒,时年71岁。
吕大防与诸兄弟崇尚礼学,曾制《吕氏乡约》,又著《韩吏部文公年谱》及文录多卷。
宋徽宗即位,复其官。
高宗绍兴初,又复大学士,赠太师、宣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