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简介
韩琦(1008~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市)人。
弱冠举进士及第,名列第二。
累官右司谏。
仁宗宝元二年(1039),北宋朝廷与西夏关系紧张,朝廷议论边境形势,韩琦颇有见识,因被命为陕西安抚使。
康定元年(1040)春,西夏出兵犯宋,三川口(在今延安市西北)一战,宋军大败。
朝廷命夏竦出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韩琦进枢密直学士,出使副使。
时夏军锐气方张,宋军士气沮丧,朝臣中有的主张防守,而宰相吕夷简和韩琦主张出兵进攻。
庆历元年(1041)春,仁宋采纳韩琦的进攻策略,诏命出兵。
西夏军攻山外,韩琦命环庆路副总管任福率1.8万兵出击,令自怀远城趋德胜砦出敌后,若不能战,则据险设伏。
又付檄申约,若违节度,则斩。
但任福中夏军诱敌深入之计,追至好水川(在宁夏隆德县东),陷入埋伏,全军覆没。
夏竦使人在任福衣带间找到韩琦所付之檄,言琦无罪,韩琦上章自劾,被贬知秦州。
二年(1042),宋军调整部署,命韩琦任秦凤路经略安抚、招讨使。
不久,复为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屯于泾州(今甘肃泾川县)。
三年,宋夏议和,战事暂息,朝廷调韩琦为枢密副使。
遂又宣抚陕西。
他镇压了商州张海、郭邈山起义军,修缮了鄜延城防,回朝陈奏西北四策,认为:“今当以和好为权宜,战守为实务。
请缮甲厉兵,营修都城,密定讨伐之计。
”(注:见《宋史·韩琦传》)
英宗朝,韩琦为相,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
熙宁八年(1075),朝廷命由相州改镇永兴军(治今西安市),未赴而卒,时年68岁。
《宋史》有传。
著有《安阳集》五十卷。
《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韩琦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