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世界名人 晏殊简介_晏殊的儿子_晏殊的故事_晏殊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晏殊简介_晏殊的儿子_晏殊的故事_晏殊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晏殊简介

晏殊(991—1055年),北宋重臣、宰相,词人、诗人、散文家。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谥元献。

以文章得时誉,诗词尤婉丽,擅长小令。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晏殊生平简介

晏殊(991—1055年),北宋重臣、宰相,词人、诗人、散文家。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擢知制诰、翰林学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谥元献,世称晏元献。

以文章得时誉,诗词尤婉丽,擅长小令。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

晏殊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但政迹平平。

然而在文坛上却有建树。

只是诗文集今已不传。

晏殊最负盛名的是词。

今存词130余首,全为小令,无慢词。

他的词大部分是在富贵优游的生活中产生的,内容多取四季景物、男女恋情、欢愉情趣,以及流连诗酒,歌舞升平,题材较狭窄。

但语言婉丽,音韵和谐,形象明朗,意境清新。

他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浣溪沙》)皆为工妙之语,千古传诵。

晏殊词的风格,既吸收花间派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承袭了其清俊疏淡的特色,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

晏殊原有文集240卷,已散佚。

今存《珠玉词》3卷,毛晋刻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并为1卷。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年),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早年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

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

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

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

”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

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

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仕途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任光禄寺丞。

他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职,跟从皇上到太清官祭祀。

皇上令他编修宝训,做了同判太常礼院。

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

皇上没有允许。

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掌书写笺。

年中时,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做了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诰、判集贤院。

过了很长时间,做了翰林学士,迁升为左庶子。

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

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

乾兴元年(1022年),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

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

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

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

天圣五年(1027年),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

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

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

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

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

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

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

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

时值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

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

由此,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庆历二年(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

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

庆历四年(1044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

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节度使(今陕西西安)。

后调到河南府,官衔被转到兵部。

晚年

至和元年(1054)六月,晏殊因病请求回京城医治,待病好以后,再出京任职,仁宗特意把他留下来,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让他五天到自己这里来一次,按宰相的规格对待他。

过了一年,晏殊的病情加重了,仁宗想前去看他。

晏殊知道后就立刻派人捎信给仁宗,信中说:“我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做事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了。

”不久即于至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055年2月27日)去世。

仁宗虽然亲自前去哀悼,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他感到遗憾,特地二天没有上朝。

赠给晏殊司空(三公之一)兼侍中(官名,门下省长官)的官爵,赐谥号为“元献”,在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

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

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晏殊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真宗死,命章献明肃太后权掌国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单独见太后奏事,一时相持不下,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帘听政,丁、曹二人皆不得见,议遂定,这一建议,对稳定当时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

仁宗朝,西夏元昊反,天下弊于兵,晏殊时任宰相兼枢密使,建议仁宗罢监军,不要以阵图授诸将,使得诸将对敌时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他还建议整顿财赋制度。

这些建议均被仁宗采纳,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终于使元昊俯首听命。

晏殊为人刚简威猛,待人以诚,虽处富贵,但生活相当简朴,并且乐于奖掖人才,当世名士,如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皆出其门,又能识富弼于寒素之中,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晏殊执政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受重用,台阁也多一时之贤,做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为史学家艳称的“庆历新政”,实际上是由晏殊总领其事的。

晏殊被罢相,范、韩、富等被贬,“庆历新政”遂宣告失败。

任地方官时,他曾大办学校,培养人才,欧阳修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并非虚誉。

文学成就

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

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

传者惟《珠玉词》3卷。

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

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

世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

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

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

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

晏殊资料

晏殊画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18311.html

严续简介_严续的儿子_严续的故事_严续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吕夷简简介_吕夷简的儿子_吕夷简的故事_吕夷简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