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载简介
元载(?~777年),中唐大臣,诗人。
字公辅,凤翔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人。
嗜学好属文,以明庄、老、文、列四子之学,策入高科。
初授新平尉,历度支郎中。
肃宗嘉其奏对,委以国计。
充使江淮,都领漕輓。
俄迁户部侍郎度支使,并诸道转运使。
以附李辅国,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排去忠良,引用贪猥。
大历中,以贿败,伏诛。
集十卷。
今存诗一首。
《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首。
元载出身于贫寒之家,其父原名景升,在扶风为曹王李明的妃子元氏主管赐田产业,准冒姓元氏,改名元升。
元载幼年嗜学,博览群书,尤通道学。
天宝初年,玄宗皇帝崇奉道教,下诏选精通庄、老、文、列学说的人才,元载应举中高科,授邠州新平(治今陕西彬县)县尉。
后历迁大理评事、大理司直。
天宝十四年(755)冬,安史之乱发生。
京城失陷,元载逃往江南。
次年(756)七月,肃宗即皇位,苏州刺史、江东采访使李希言奏元载为副手,因拜祠部员外郎,迁任洪州刺史。
当年十月,京城收复,肃宗回长安,元载入京任度支郎中。
由于他聪明善应变,又有学识,能言善写,得肃宗喜爱,命他去江淮督领漕挽,加授御史中丞。
数月时间,又迁户部侍郎、度支使并诸道转运使,掌管了财经。
宝应元年(761)四月,肃宗病重,幸臣李辅国掌宫禁,权倾内外,凡所言事,肃宗皆从其意。
元载同辅国之妻元氏为同宗近族,又巧于趋炎附势,因与辅国相善,被辅国擢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了宰相,度支、转运使如故。
不久,肃宗病卒,李辅国又以拥立代宗即位之功,骤居中书令要职,掌握禁军,控制朝政,代宗不能制,呼其为“尚父”。
经辅国推荐,元载迁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
他善察代宗之色,揣摸皇帝之意,言词乖巧,遂颇受代宗赏识。
又加银青光禄大夫,封许昌县子。
李辅国的骄横使代宗深为忧惧,亦引起宦官程元振的不满。
因之,代宗用元振之计,逐步限制李辅国的权力。
六月,代宗突然罢李辅国天下元帅行军司马及闲厩等使职,命迁出禁中,居于宫外。
随即又罢其中书令职。
十月,李辅国被暗杀,程元振起而代之。
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乘唐廷全力东顾,关中空虚之机大举入侵,攻占了长安。
元载随代宗逃往陕州(今河南陕县)。
是年底,代宗依靠鱼朝恩除了专权的大宦官程元振。
随之鱼朝恩又恃宠专权,引起朝廷内外的愤怨。
在这期间,元载静观政局变化,耐心等待机会。
他认为主管钱粮,事务繁琐,将所任度支、转运使职移交刘晏,提拔刘晏专管财政。
又密结内侍董秀,探听内宫的动静,潜通密旨,因而所言皆符合代宗之意,得宠于帝。
鱼朝恩骄横跋扈,欺压大臣,也威胁着代宗的权力。
元载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安全,伺机进行反击。
大历四年(769)冬,元载权知门下省事,立即向代宗密奏鱼朝恩图谋不轨,要求剪除,代宗便委托元载“徐图之”。
元载调心腹、左散骑常侍崔昭任京兆尹,命将鱼朝恩的不法行为随时密报给代宗。
同时,又以重金收买了鱼朝恩的亲将皇甫温和周皓。
皇甫温时领兵驻屯陕州,周皓为鱼朝恩的亲随射生将,二人随时将鱼朝恩的诡密行动和隐谋奥语报告皇帝。
元载为了借助皇甫温的兵力,便调皇甫温节度凤翔,并故意将皇甫温留在京师,未立即发遣,约定与周皓共诛鱼朝恩。
计议妥当,报告代宗,代宗叮嘱元载说:“善图之,勿反受祸”【注:见《旧唐书-元载传》】。
时值寒食节,代宗设宴禁中,宴罢,鱼朝恩将准备返回军营,皇帝有诏留朝恩人宫议事。
鱼朝恩乘小车人宫,代宗端坐等候,元载守候中书省。
鱼朝恩进见,代宗责备他有不轨意图,朝恩不知是计,非常傲慢地争辩。
护卫鱼朝恩的周皓指挥武士擒拿了鱼朝恩,立即将其处死。
李国辅、鱼朝恩相继被除,元载的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代宗最重用的人。
他掌管朝政,号令各司,安插亲信,排除异己,培植个人势力,依权贪财受贿。
凡想求官入仕或加官晋级的人,皆要向元载之子或其主书送厚礼,造成拜门竞进、贿赂公行的局面。
他在京城建了大宁、安仁里两座府第,豪华宏丽,百官无比。
又在城南修建了别墅,凡数十所,规模宏大。
家中歌妓成群,男仆女婢一百余人,骄侈淫逸,挥霍无度。
“又于近郊起亭榭,所至之处,帷帐什器,皆于宿设,储不改供”【注:见《旧唐书-元载传》》】。
他的妻子亦恃势欺压吏民,聚敛资财,他的“兄弟各贮妓妾于室”,沉缅于酒色之中,横行不法。
元载的恣意妄为,是李林甫、杨国忠之后,在肃、代两朝的权臣中无与其比,他的贪财聚敛,虽李国辅、鱼朝恩不及,在朝廷内外引起众怒,代宗皇帝有所闻,曾告诫元载收敛,但他阳奉阴违。
有已罢殿中侍御史李少良上疏奏陈元载恶迹,元载得知,枉加罪名将李少良等数人杖杀于公府。
代宗闻报,于大历十二年(777)三月,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收捕了元载,其党羽中书主事卓英倩、李待荣,宦官、左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董秀,其子元仲武、元季能同时收禁。
命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兵部侍郎、礼部侍郎、谏议大夫、左散骑常侍等六官共同审讯。
代宗下诏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载,性颇奸回,迹非正直。
宠待逾分,早践均衡。
亮弼之功,未能经邦成务;扶邪之志,常以罔上面欺。
……纳受赃私,贸鬻官秩。
凶妻忍害,暴子侵牟,曾不提防,恣其凌虐。
行僻辞矫,心狠貌恭,使沈柳之流,无因自达,赏罚差谬,罔不由兹。
……宜赐自尽。
……”元载及其妻并三子全逼令自杀,其女原已为尼,命收入掖庭,其党徒多处死刑。
元载死后,家中积存搜刮来的“资货不可胜计”,“名姝、异乐,禁中无者有之”。
悉数抄没入官,以其中钟乳500两分赐中书门下、御史台五品以上官员,尚书省四品以上官员。
其两座宅第,充作百司廨宇。
元载一案,牵连受贬官员近百名,波及较大。
但元载是一个有学问的名士,文章写得好,有文集10卷;又擅长书法,曾为弘扬佛教律宗书写了怀素新疏40本。
他在任期间,提拔任用的刘晏、杨炎,皆是著名的理财名臣。
早在广德二年(763)十月,吐蕃攻占长安之际,元载曾上表代宗,建议以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为中都,皇帝秋冬迁居,春天返回长安,以避西北部的蕃族侵袭。
鱼朝恩被杀后,他自作主张,命人在河中府营建,“以关辅、河东等十州户税入奉京师,创制精兵五万,管在中都,以威四方,辞多开阖”。
大历八年(773),吐蕃入侵邠宁一带。
元载当时曾就西北部边防的防御问题提出建议:“今国家西境极于潘源(在今甘肃平凉东泾水南岸),吐蕃防戍在摧沙堡(在今宁夏固原西北),而原州(今宁夏固原县)界其间。
原州当西塞之口,接陇山之固,草肥水甘,旧垒存焉。
吐蕃比毁其垣墉,弃之不居。
其西则监牧故地,皆有长濠巨堑,重复深固,原州虽旱霜,黍稷不艺,而有平凉附其东,独耕一县,可以足食。
”他认为将京西军队调戍原州,全力修筑原州城。
将郭子仪大军移屯泾州,守卫木门谷(在甘肃天水市西南)、木峡关(在宁夏固原西南)、陇山(在陕西陇县、宝鸡与甘肃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之间,为关中西部屏障)三关,置鸣沙县、丰安军(治所在今宁夏中卫县长流水镇)为原州之翼,与北部的灵武,五城共为犄角,组成西北边境防线,可保关辅安全。
他并画出地形图,连书呈给皇帝。
这本来是一个比较可取的建议,对于唐朝廷的安全是有利的。
但曲于有大臣反对,代宗迟疑未决。
元载死后,此事遂寝。
直到德宗朝杨炎为相,又重新提出筑原州城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