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简介
萧衍(汉语拼音:Xiao Yan;464-549年),梁武帝,南梁的建立者。
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
字叔达,小字练儿。
庙号高祖。
萧衍是南齐宗室,亦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
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
母张尚柔。
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
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父萧顺之为齐高帝萧道成族弟。
初为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参军,旋迁卫将军王俭东閤祭酒。
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他与沈约、谢脁、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文士交游,号称竟陵八友。
建武四年(497)率兵驰援雍州,齐军尽被魏军歼灭,唯他独全,迁雍州刺史。
南齐末年,皇族互相残杀,朝政紊乱,他趁机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中兴元年(501),他与宗室萧颖胄拥南康王萧宝融在江陵(今湖北江陵)称帝。
迁尚书左仆射,加征东大将军,率军东下,势如破竹,攻占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
雍州刺史王珍国杀齐帝,迎萧衍,以宣德皇后令废齐帝为东昏侯,迁其为大司马、中书监、录尚书事。
次年,迁相国,封梁王。
齐和帝被迫禅位,萧衍称帝,建立梁朝,改元天监。
封和帝为巴陵王,旋杀之。
即位后,任命大臣,分封王侯,大赦天下。
颁布诏令,不分贵贱选拔人才,调和士族与寒门关系。
重视教育,多次亲临明堂、国子学,诏令设立五馆,置五经博士。
劝课农桑,赈助饥荒,体恤民情。
平定内乱,巩固统治。
尊儒崇佛,大兴佛寺,重用僧尼,曾三次舍身同泰寺。
删定律令,颁布《梁律》。
新置霍州、东扬州、南梁州。
先立萧统为太子,统死后改立萧纲。
统治长达40余年。
太清二年(548)河南王侯景反叛,引兵渡江,攻破都城。
次年,萧衍困饿而死。
生前招纳文士,辩论儒、佛义蕴,议定五礼,合著《通史》。
精通佛学,善讲佛经。
擅长诗赋,文笔酣畅。
善书法,精乐律。
学问渊博,著述颇多,均早散佚,今存明人所辑《梁武帝御制集》。
萧衍生平
梁武帝是多才多艺,学识广博。
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堪称翘楚,不在另三位开国皇帝之下。
在南齐武帝永明年间,他经常在当时的文化中心、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出入,与沈约等人合称“竟陵八友”,在这期间,发表了很多诗作。
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更为突出。
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
……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 他很好学,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即位之后,“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
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为他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梁武帝不仅是一位帝王,也是一个学者。
在经学方面,他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
天监十一年(512年),又制成吉、凶、军、宾、嘉五礼,共一千余卷,八千零十九条,颁布施行。
在史学方面,他不满《汉书》等断代史的写法,因而主持编撰了六百卷的《通史》,并“躬制赞序”。
命殷芸将无法入史的剩余材料(主要是异闻杂谈),编入小说。
这些著作大都没有流传下来。
在文学方面,梁武帝也非常喜欢诗赋创作,现存古诗、乐府诗等诗歌有80多首。
萧衍和王融、谢朓、任昉、沈约、范云、萧琛、陆倕七人共称竟陵八友,在齐永明时代的文学界颇负盛名。
在宗教方面,今日汉传佛教的素食主义即以梁武帝为首。
他又著有《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佛学著作。
在道教学说中,他把儒家的“礼法”、道家的“无”和佛教“因果报应”揉合,创立了“三教同源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梁武帝对佛教流通的贡献,禅宗寺庙常以梁武帝与其长子昭明太子合祀为护法神。
萧衍建国
南齐末年,由于东昏侯暴虐无道,各地皆起兵造反,不过都被平息,当中最为得力的是萧衍的兄长、时任雍州(今湖北省襄阳)刺史的萧懿。
可是,后来连萧懿亦被东昏侯毒杀。
之后,萧衍承继兄长接任雍州刺史。
非常喜好乐府诗的萧衍一方面派人搜集当地的民歌,并恢复了自魏晋以来就已停止的民歌搜集工作。
另一方面,萧衍亦寻找机会举兵推翻东昏侯。
中兴元年(501年),萧衍领兵攻郢城,围攻两百余日,城破,“积尸床下而寝其上,比屋皆满。
”不久,萧衍发兵进攻首都建康,改立南康王萧宝融于江陵称帝,是为齐和帝;而东昏侯就在政变中被将军王珍国所杀。
之后萧衍受齐和帝禅让,于天监元年(502年)登基。
登基之后,萧衍对乐府诗的兴趣也仍然不减当年,仍有参与乐府诗的创作及编修。
与此同时,昔日的好友沈约、范云等世族出身的名门后人亦在梁朝当上宰相。
期间,政府推动各种改革,把南齐时的种种问题改正。
在梁武帝的影响和提倡下,梁朝文化的发展达到了东晋以来最繁荣的阶段。
《南史》作者李延寿评价说:“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
”这句话颇能反映当时的实际。
萧衍出家
520年,梁武帝改元普通,这一年被中国历史学家视为南朝梁发展的分水岭。
在这年开始,梁武帝开始笃信佛法,多次舍身出家,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讲解《涅槃经》,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还俗;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
萧衍侯景之乱
侯景原为东魏的将领,由于他与东魏丞相高澄的矛盾,于太清元年(547年)正月据河南十三州叛归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对其不信任。
迫于无奈,侯景致函萧衍,许愿献出河南十三州来投奔南朝梁。
萧衍接纳了侯景,并任命他为大将军,封河南王。
不久,东魏攻击侯景,萧衍派萧渊明支援,结果战败,萧渊明被俘。
高澄假意提出和解,其目的是刺激侯景。
而萧衍不听臣下劝告,与东魏使者往来,侯景感到恐慌。
此时,侯景假托东魏名义写信给萧衍,提出用萧渊明交换侯景,萧衍居然表示接受。
侯景十分气愤,遂起兵叛变。
他在公元549年三月围攻建康。
城中久被围困,粮食断绝,饥病困扰,人多浮肿气急,横尸满路,能登城抗击者不到四千人。
南梁诸王手握重兵,却彼此猜忌,按兵不动。
十二日,侯景攻入建康,纵兵洗劫,灭尽萧家宗室、世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是为侯景之乱。
城陷之后,侯景的武士进出皇宫很随便,还佩带武器。
萧衍见了很奇怪,问左右侍从,侍从说是侯丞相的卫兵。
萧衍生气地喝道:“甚么丞相!不就是侯景吗!”侯景听说了,非常生气,于是派人监视萧衍,萧衍的饮食也被侯景裁减。
萧衍口苦干渴,索蜂蜜水,未得实现,忧愤成疾。
五月,萧衍被活活饿死在台城,死时86岁,葬于修陵(今江苏丹阳市陵口)。
谥号武帝,庙号高祖。
萧衍家庭
父母
父:萧顺之 萧衍建梁后,追封其为太祖文皇帝。
母:张尚柔 萧衍建梁后,追封其为献皇后。
兄弟
大哥 萧懿:和其弟萧融在齐永元年间被东昏侯萧宝卷所害。
其弟萧衍建梁后,追封其为长沙宣武王。
二哥 萧敷:齐高帝建武年间去世,其弟萧衍建梁后,追封其为永阳昭王。
四弟 萧畅:齐高帝建武年间去世,其兄萧衍建梁后,追封其为衡阳宣王。
五弟 萧融:在齐永元年间被东昏侯萧宝卷所害。
其兄萧衍建梁后,追封其为桂阳简王。
六弟 萧宏:临川靖惠王
七弟 萧伟:南平元襄王
八弟 萧秀:安成康王
十弟 萧恢:鄱阳忠烈王
十一弟 萧憺:始兴忠武王
子
长子 萧统:早亡,未继位。
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字德施,小字维摩。
次子 萧综:豫章王。
字世谦。
后自认南齐东昏炀侯萧宝卷遗腹子,投降北魏,改名萧赞。
三子 萧纲:晋安王。
字世缵。
后为简文帝。
四子 萧绩:南康简王。
五子 萧续:卢陵威王。
字世䜣。
六子 萧纶:邵陵携王(西梁谥忠壮王)。
字世调。
七子 萧绎:湘东王。
字世诚。
后为元帝。
八子 萧纪:武陵仁王。
字世询,又字大智。
后反梁元帝,被改姓为饕餮。
女
永兴公主,萧玉姚
永世公主,萧玉婉
永康公主,萧玉嬛
安吉公主,萧玉志
萧衍评价
萧衍登位天子,民望所归,敢革时政,颇得人心,初期国家兴旺繁盛,为一明君。
后期太过信仰宗教,企图以佛治民,学者有此评价:一,太过慈悲,不力法治,导致官吏贪污搜刮,百官“缘饰奸谄,深害时政”,奸邪小人纷纷以正人君子的面目出现,官场风气败坏,民间疾苦,国力衰败,而民怨终于为眼光锐利的侯景所利用。
二,外交失败,不能知人,导致侯景之乱,侯景之乱彻底打击了江南的经济基础、人口基础。
毛泽东对萧衍有两段著名的评论“萧衍善摄生,食不过量,中年以后不近女人。
然予智自雄,小人日进,良佐自远,以至灭亡,不亦宜乎。
”“‘专听生奸,独任成乱’,梁武有焉。
钱穆于《国史大纲》云:“独有一萧衍老翁,俭过汉文,勤如王莽,可谓南朝一令主。
”
王夫之于《读通鉴论》亦云:“梁氏享国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