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年),魏武帝,东汉末权臣,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三国时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字孟德。
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虽官至太尉,仍为士族所鄙。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魏武帝),庙号太祖。
(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
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有集三十卷,已散佚。
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