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简介
张仪(汉语拼音:Zhang Yi;?~前310),战国时期纵横家。
魏国人,于魏惠王时入秦。
秦惠文王以为客卿。
惠文王十年(公元前328),秦使张仪、公子华(一作公子桑)伐魏,魏献上郡15县。
至此,魏河西滨洛之地尽纳入秦。
是年,张仪为秦相。
惠文君于十三年称王,并以次年为更元元年。
更元二年,张仪与齐、楚之相在齧桑相会,返回即免相。
次年,张仪相魏,目的是令魏与秦连横,助秦兼并。
更元八年,魏襄王背纵约而事秦,张仪归,复相秦。
十二年,为瓦解齐、楚间的纵约,张仪相于楚,使秦成功兼并楚之汉中,置汉中郡。
后又归秦,赐封五邑,号武信君。
张仪先后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离散东方各国之间的联盟。
惠文王卒,武王立。
武王素与张仪有隙,仪于武王元年(魏襄王九年,前310)离秦去魏。
据《竹书纪年》,张仪于此年五月卒于魏。
《战国策》记载张仪与苏秦是相对立的一纵一横,互相著文攻击对方。
后来司马迁受此影响,在《张仪列传》中将张仪与苏秦列为同时之人,还说苏秦发迹之后,张仪受苏秦激励而入秦,又记张仪之卒在苏秦后,这皆与史实不符。
据考证,张仪在前,苏秦在后。
苏秦是张仪死后才在政坛上初露头角。
在纵横家中张仪是苏秦的前辈。
《史记》记张仪的年代基本正确,而把苏秦的经历提前了约30年。
张仪与公孙衍、惠施、陈轸同时。
他和公孙衍一横一纵,足以左右天下局势。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荀子·臣道》则认为他和苏秦皆佞媚变诈之人。
司马迁也说张仪、苏秦“二人真倾危之士”。
《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张子》10篇,当是张仪作品及相关资料的汇编。
此书汉以后亡佚。
传世的一件战国铜戈上有“十三年相邦仪之造”和“咸阳工师”的铭文,当是秦惠文王十三年张仪任相邦时所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