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世界名人 孙叔敖简介_孙叔敖的儿子_孙叔敖的故事_孙叔敖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孙叔敖简介_孙叔敖的儿子_孙叔敖的故事_孙叔敖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孙叔敖简介

孙叔敖

孙叔敖(约公元前630年-前593年),楚国名相,蒍氏,名敖,字叔敖,一名蒍猎,蚡冒之后,“世为列姬,国地朝廷”。

祖父蒍吕臣曾官拜楚成王令尹。

父亲蒍贾,任楚国司马。

孙叔敖出生于郢都(纪南城)北海子湖边白土里(又称孙家山,今雨台山附近)。

少年时,曾遇两头蛇,时俗认为见此蛇者必死,他想:要死只我一人,不要再叫旁人看见。

于是,他斩杀了这蛇,埋入山丘,其品德为族人赞佩。

那山丘因而得名“蛇入山”在今江陵城北约二十里。

及成年,因父亲获罪,他举迁期思(今河南固始北境)。

他发动民工排渍水,又在雩娄(固始东南)开挖渠道,利用史灌河兴办灌溉工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渠系水利工程——期思陂。

楚庄王十五年(公元前 599年)孙叔敖拜为充尹,主张“施教于民”,“布政以道”。

他极为重视民生经济,制定、实施有关政策法令,尽力使农、工、贾各得其便。

他在汉西利用沮水兴修水利,还在江陵境内修筑了大型平原水库“海子”。

鼓励农民秋冬上山采矿,使青铜业大力发展。

楚国出现了一个“家富人喜,优赡乐业,式序在朝,行无螟蜮,丰年蕃庶”的全盛时期。

孙叔敖还是杰出的军事家,他选择适合于楚国的条文,立为军法,对各军的行动、任务、纪律等都制定了明确规定,运用于训练和实战。

由于行政、治军有功,楚庄王多次重额封赏,孙叔敖坚辞不受。

为官多年,家中却没有积蓄,临终时,连棺椁也没有。

司马迁《史记》中记为“循吏”第一。

去世后,归葬于江陵白土里。

另在沙头镇(今荆州市沙市区)有衣冠冢。

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立有“楚令尹孙叔敖墓”石碑。

墓在今中山公园东北隅。

历代文人墨客瞻仰孙叔敖墓,写下了不少咏赞的诗篇。

孙叔敖生平简介

据今2600多年。

楚国贵族蒍贾遭陷害,幸有忠臣相助,其子蒍敖与母亲避难于现在的河南省淮滨县,改名孙叔敖。

遇恩公收留,并将毕生学识倾囊相授。

淮河洪灾频发,孙叔敖毛遂自荐,主持治水,倾尽家资。

历时三载,终于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孙叔敖受楚庄王赏识,开始辅佐庄王治理国家。

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张以民为本,止戈休武,休养生息,使农商并举,文化繁荣。

因出色的治水、治国、军事才能,孙叔敖后官拜令尹(宰相),辅佐庄王独霸南方,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国家。

因积劳成疾,孙叔敖病逝他乡,年仅38岁。

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毛泽东主席在视察淮河时多次提到孙叔敖,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治水专家。

相传,孙叔敖相貌丑陋、身材矮小、秃顶、左手长右手短,但他自幼勤勉,心地善良。

孙叔敖儿时打死过一条两头蛇,深埋后哭着回家与母亲诀别,说碰到两个头的怪蛇,恐怕活不成了。

当时楚国巫风盛行,普遍认为两头蛇是不祥之兆。

他的母亲大吃一惊,问他:“蛇呢?”他回答:“我怕别人再碰上,像我一样送命,就把蛇打死埋了。

”母亲被儿子的纯善之心所动,安慰说:“你把蛇打死又埋掉,免得再害他人,是除害积善,上苍不会让你死的……”后来,人们将孙叔敖斩杀两头蛇埋入山丘的地方称为“蛇入山”。

如今,蛇入山成为荆州市花鸟宠物市场,这个街心花园里还竖有一尊少年孙叔敖杀两头蛇的白色雕像。

虞丘荐相 不负众望

公元前605年(庄王九年),楚庄王平息了令尹斗越椒的叛乱之后,任命虞丘子为令尹,虞丘子热心辅助庄王治理朝政,很受庄王赏识。

后来,虞丘子向庄王呈请辞职,推举孙叔敖为楚国的令尹。

他说:“孙叔敖虽年轻但是很有才能,道德修养很好,没有私欲,大王要是让孙叔敖出面辅理朝政的话,他一定能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全国的老百姓一定会拥护大王的政策,从而使楚国民富国强。

”庄王接受了虞丘子的辞职请求和荐举意见,任命孙叔敖为令尹。

虞丘子之所以荐举孙叔敖为相,是因为孙叔敖少有奇志,早已闻名乡里。

他组织百姓治水,“决期思志谁灌雩娄之野”,把年年患涝的湖泽之地变成了鱼米之乡,大大发展了当地的生产,显示出了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

楚庄王听从了虞丘子的请求,公元前605年任命孙叔敖担任令尹,即集楚国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宰相。

孙叔敖为相之后,没有辜负虞丘子的荐举和庄王的期望,精心治理国家,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使楚国一天天强盛起来,朝政大振,国家大兴。

楚庄王能跻身春秋五霸,孙叔敖立有汗马功劳。

健全法制 执法如山

据刘向《说苑·敬慎》载,孙叔敖出任令尹时,百姓官吏皆来送礼说好话,祝贺他升官发财,却有一位父老身穿粗衣,头戴白帽来吊。

孙叔敖立即正衣冠出迎,问:“敖自知才能低微,不堪任令尹重任,只是我看大家都来祝贺,老先生为何却单单来吊我呢?这里有什么说法吗?”父老说:“有说法。

地位变高了却态度骄横,老百姓就会对你离心;官变大了却听不进其他意见,君王就会讨厌你;薪俸变高了而不知道满足,你就会犯错误。

”孙叔敖连忙对那父老恭恭敬敬地鞠躬道:“今后我一定谨遵教诲,老先生还有什么话,请一并吩咐了吧!”那父老见孙叔敖态度诚恳,便语重心长地告诫他说:“地位越高而越关心百姓,官越大而权欲越小,薪俸越高而越廉洁,你只要谨守这三句话,就可以当一个好令尹了。

”孙叔敖虚怀若谷,认真听取,任令尹后勤于职守,处处自律,留下了许多历史佳话。

在《新论·国是》和《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上都有记载:据说孙叔敖的妻子从来不穿绸缎等名牌服装,他的马也从不吃小米等上选饲料;另外,他出行乘坐的都是竹木做的破车子,而驾车的马也是瘦弱不堪的母马(春秋时用母马拉车很没档次,真正的达官贵族都用公马拉车);还有,他平常穿的不过是廉价的羊毛衫,吃的也不过就是粗粮烙的饼、菜叶煮的汤,好不容易打次牙祭,吃的还是咸鱼干。

楚国之地本是鱼米之乡,一个相国想吃点鲜鱼,本是极容易也是情理中的事,孙叔敖却宁肯吃咸鱼干,可见其廉洁。

孙叔敖不但是个“廉吏”,还是一个“循吏”(循:循理也,即依照原则行事),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第》中将其列为“循吏”第一人,可见孙叔敖在执政中十分注重法治和公平。

在孙叔敖为相期间,他亲自动手编修了《仆区》(楚国刑书),健全法制,并执法如山,不徇私情。

一次,虞丘子的一名家人依仗虞丘子的势力,触犯了国法,按照当时的律令应该斩首。

逮捕了虞丘子的家人之后,有人对孙叔敖说:“虞丘子对令尹有荐贤之恩,如果你杀了他的家人,恐怕会招来恩将仇报的非议。

”孙叔敖说:“虞大夫荐举我当令尹,是让我来报效国家的,我决不可以徇私情而毁坏国家的法度。

我身为国家重臣,只有秉公执法,处处为君王和百姓着想才算是大仁大义啊!”

经过反复思考,孙叔敖还是决定以国法为重,将罪犯按律处斩了。

虞丘子家人被斩首之后,虞丘子不仅没有责怪孙叔敖,反而向庄王称赞说:“孙叔敖果然是位善理国政的贤才,他奉公执法,不徇私情,量刑处罚不会屈枉好人,真正是公平可贺啊!”楚庄王高兴地说:“这是你慧眼识真才呀!”

虞丘子家人伏法之后,在楚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由于孙叔敖奉公律己,带头执法,楚国吏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

勤政敬业 恤下便民

自古以来,一般为官者是能上不能下。

上则洋洋自得,盛气凌人;下则垂头丧气,怨天尤人。

孙叔敖则不然。

《史记·循吏列传》载:孙叔敖“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吕氏春秋》载:“荆庄王好周游田猎,驰骋弋射,欢乐无遗,尽传其境内之劳与诸侯之忧于孙叔敖。

孙叔敖日夜不息,不得以便生为故。

”上述“三去相”,加上楚庄王在朝廷内外制造许多麻烦事,都得孙叔敖一一解决、平息,日理万机,可见其不是苟且偷生之辈,其精神怎不令人敬叹!

“民富则国强,国强则民安,安定团结,经济才能发展。

孙叔敖知道这个真理。

”张湘霓一件一件地说着孙叔敖这方面的功绩。

第一件是大力主持兴修农田水利。

据考察,孙叔敖前后主持兴修三处大型水利工程:一是“期思”水利工程,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境内;二是“芍坡”工程,在今安徽省寿县;三是云梦大泽之池,在今湖北省荆州境内。

小的工程更多,引南漳九集之水灌宜城小河的古木渠就是孙叔敖之作。

这些水利工程的兴建,为楚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件是效法楚先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传统,在不违农时的前提下,大力开发山林资源。

《史记·循吏列传》载:“孙叔敖秋冬则劝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便,民皆乐生。

”第三件是恤下便民。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

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定其处,次行不安。

”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定其处,次行不安。

臣请复如故。

”王许之。

下令三日而市复如其故。

楚民族好庳车(矮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

王必欲高车。

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门槛),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

”王许之。

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一日,孙叔敖上荆山视察森林开发,偶尔见山岩蹲一猴,耳目口鼻俱全,孙叔敖令从人前去捕捉。

从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个枯树蔸子。

因为有趣,孙叔敖将其掘起带回家,亲自刎去泥土腐皮,洗刷一净,仿猴用凿加以斫削,彩漆图绘,酷似真猴。

献给楚庄王。

庄王喜之不尽,曰:“此乃废物利用。

”即令孙叔敖集中工匠,开发这一资源。

孙叔敖示工匠曰:“就地取材,因物而像,略加修饰,保其自然。

”不出数月,雕出上千件,或如人如畜,或似鸟似鱼,或如龙如凤,或似花似朵,神态各异,令人咂舌。

投入市场后,慕名求购者,络绎不绝,成为荆楚一大财源。

革故鼎新 整军强国

“楚国所属的疆域,许多地方民心不稳,蛮气未除,经常发生叛乱,动不动就要脱离楚国,宣布独立。

”张湘霓分析说,“对此,孙叔敖便建立了民间的基层组织里,里有里长,负责对基层进行有效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了那些想要独立的地方。

孙叔敖以为,要想在诸侯中脱颖而出,国家内部的稳定是基础。

所以,叛乱刚刚露出苗头时,孙叔敖便开始镇压,防患于未然。

他的镇压手段以猛、准、狠著称,令那些打算叛乱的王公贵族立时便打消了叛乱的念头。

《左传》宣公十二年载,他改革军队的行军制度,将军队分成五个部分,各司专责。

同时规定各级军官建立不同的旗号,并按旗号指挥行动,从而起到了“不戒而备”的作用。

他在军事设施建设上,创新效益也很大。

《左传》宣公十一年载,他凡事做好规划,专

人负责,定时、定量、定质,按件计酬,分项付资,保障食粮,强调时间,故“三旬而城成”,质量不亚于以往工程。

这些改革,使楚国兵强城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在楚国争夺中原的战斗中,孙叔敖参与了多少次策划、指挥的战役,史无记载。

孙叔敖安寝恬卧,以养德于朝堂之上,折衡于千里之外,敌国不敢犯,郢人无兵伐之事矣。

持节至终 庄王为祭

“常言道,为官者做几件廉政之事不难,难的是保持晚节至终。

”张湘霓说,“据《吕氏春秋》、《韩非子》等记载,孙叔敖临终时还不忘国家,不忘廉政。

”当他临终时,楚庄王出征在外,他遗表于庄王曰:“臣以罪废之余,蒙君王拔之相位。

数年以来,愧之无功,有负重任。

今赖君王之福,获死牖下,臣之幸矣!臣只一子,名安,不肖,不足以玷冠裳。

臣之从子远凭,颇有才能,可任一职。

晋号世伯,虽偶败绩,不可轻视。

楚民苦战已久,当前以息兵安民为上。

我楚国丧葬之费,为天下之最,物力尽归尘土,实在可惜。

臣请废除久丧原葬之礼,从古制丧葬。

我死后,百官无以祭,大王无以临。

愿王纳之。

下臣叔敖拜奏。

其嘱儿子孙安曰:“汝碌碌庸才,非经济之具,不可滥厕冠裳。

我死后,楚王若封汝官爵,切不可受。

若封汝以大邑,汝当固辞,辞之不得,则可以寝丘为请。

尔母子共操桑织,以度终生。

”言毕遂卒。

满朝皆抽泣,郢都尽哭声,楚人为失去一位好令尹而难过。

楚庄王闻令尹死,星夜赶回郢都,忙问令尹丧事该如何办?大臣禀曰:“遵照孙令尹之嘱,丧事从简,只是陪葬了他的日用物品,封土三尺以为冢,已于前日完毕。

史官呈上孙叔敖遗表,庄王读后,以泪洗面曰:“楚之功臣,余之膀臂,惜哉,惜哉!”庄王亲至孙叔敖冢祭奠。

其祭文曰:“爱卿叔敖,不谷(王之谦称)熊侣来吊唁你矣”!

其祭文在追述孙叔敖一身正风,清政廉洁,省吃俭用,为国为民忍辱负重,一心为国为民的事绩后,曰:“鸣呼!哀哉!尚飨!”

名垂青史 万代敬仰

“楚国贯例,凡官吏去世后,其家属则搬出朝宫。

孙安被安顿到郊外聆水之滨居住,母子以农耕为生。

从小长在朝宫的孙安搞得体瘦肤黑,生活惨淡。

”张湘霓说,一天,宫廷乐府有个叫优孟的人(戏剧人员)出郊,见孙安之状,产生怜悯之心。

回宫后优孟就编了一个对口小剧:用一人扮孙叔敖,一人扮楚庄王,值庄王设宴宫中,召群优为戏,优孟即搬出这个节目。

扮演的庄王一见扮演出场的孙叔敖,大惊曰:“孙卿无恙乎?寡人思卿至切,可仍来辅助寡人乎?”叔敖对曰:“王果用臣,于臣甚愿,但家有老妻,颇能通达世情,容归与其商议后,才敢奉诏。

”乃下场,复上曰:“老妻劝臣勿就。

”楚王问曰:“何故”?叔敖对曰:“老妻用一村歌劝臣,臣请歌之。

”遂歌曰:“贪吏不可为而可为,廉吏可为而不可为。

贪吏不可为者,污自卑;而可为者,子孙乘坚而策肥。

廉吏可为者,高且浩;而不能为者,子孙衣单而食缺。

君不见楚之令尹孙叔敖,生前私殖无分毫。

一朝身殁家凌替,子孙丐食栖蓬蒿。

劝君勿学孙叔敖,君不念臣前功劳。

坐在席上看戏的真楚庄王不禁潜然泪下,曰:“孙叔敖之功,寡人未敢忘也。

”即令优孟往召孙安。

孙安蔽衣单履而至,拜见庄王。

庄王曰:“子穷困至此乎?”优孟从旁答曰:“不穷困,曷见前令尹之贤?”庄王深感内疚曰:“我楚之有今日,皆孙卿为政之力也。

可寡人庸庸碌碌于国事,尽忘记了孙卿之后人,要不是优孟之戏言,余仍不知也,寡人有罪,望汝谅之。

孙安曰:“大王所言过矣。

老父廉洁,臣之分也;子孙愚笨,农桑而食,命之就也,何敢怨天尤人!”

楚庄王决意要赐给孙安万户之食邑。

孙安执意不要。

孙安曰:“大王万一要给,请赐我寝丘之地”。

庄王曰:“寝丘之地,乃楚越杂居之区,贫瘠之土,于子何益?”孙安曰:“先父有遗命,非此地不敢受也。

”庄王乃从之。

“孙叔敖的品德、功绩,不仅受到当时一些诸侯政要、诸子百家的肯定与敬仰,而且成为中华几千年为政者的典范。

”张湘霓说,“一段历史铸就了一个王朝的传奇,一代名相孙叔敖的种种传奇在不同的版本中变迁,关于这个人根性的质,真切的魂,一脉相承,却永不会变。

孙叔敖孙叔敖石雕像

为纪念孙叔敖这位造福百姓清正廉洁的好官,中共淮滨县委、淮滨县人民政府于1993年6月为其勒石造像,树碑立传,置于县城楚相公园,永世供人瞻仰。

孙叔敖石雕像,位于河南省淮滨县城楚相公园雕塑广场,南临东湖水面,北靠东湖东环路。

雕塑广场呈正方形,以双重平台将孙叔敖的石雕像加以抬高,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合。

孙叔敖石雕像高10.7米,位于雕塑广场中心位置。

石雕像为花岗石精雕而成,孙叔敖背北面南,身着相服,左手按佩剑,面部表情刚毅,目光炯炯有神。

石像下部为四棱台基座,东西两面为反映孙叔敖领军、治水的浮雕,前面为碑文为“孙叔敖传略”,后面碑文为“建楚相孙叔敖塑像记事”。

建楚相孙叔敖塑像记事(碑文)

孙叔敖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名相,佐楚庄王开拓霸业。

其一生为官清廉自守,三入相不喜,三出相不忧,其治国治军治业皆有建树。

尤其是治理水患,兴期思陂、芍陂、水门塘、沮水、云梦泽等水利工程,使民安居乐业,为历世所赞颂。

毛泽东称其为中国古代水利专家。

为弘扬华夏优秀历史文化,彰旌淮滨大地之先贤,激励淮滨人创业图强之精神,县委、县政府于1992年4月22日决定拨款建树孙叔敖纪念像。

整个建筑由塑像、浮雕、碑刻、基座四个部分组成,总高度为10。

7米,塑像、浮雕、碑刻由河南省雕塑艺术创作室雕刻,淮滨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承建,于1993年6月30日落成。

此记以念之。

中共淮滨县委员会 淮滨县人民政府 淮滨县人大常委会 政协淮滨县委员会

孙叔敖事迹典故

孙叔敖杀两头蛇

原文

孙叔敖为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归而泣。

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长有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

他哭着回家。

他的母亲问他哭的原因。

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到了它,害怕离开母亲死去。

”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

”他的母亲说:“我听说暗中做好事的人,上天会给他福气的,你不会死的。

”等到孙叔敖大了以后,做到了楚国的国相,他还没开始治国,但是国人就已经相信他是一个仁义的人了。

孙叔敖为楚令尹(刘向《说苑·敬慎》)

原文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译文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

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

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

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

”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命令,愿意听您余下的教诲。

”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

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真对,我会牢记在心的。

孙叔敖资料

孙叔敖画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19131.html

大司马简介_大司马的儿子_大司马的故事_大司马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范蠡简介_范蠡的儿子_范蠡的故事_范蠡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