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简介
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满洲国君主。
满族,爱新觉罗氏,字浩然。
醇亲王载沣之子。
卒于北京。
1908年即位,年号“宣统”,故称“宣统帝”。
辛亥革命后被迫宣布退位,但据“清室退位优待条件”,仍居紫禁城。
1917年7月1日,接受张勋奏请,宣布恢复帝制(见张勋复辟)。
12天后,以失败告终。
1924年11月,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不久,逃入日本驻华公使馆。
次年2月,由日本便衣警察护送至天津日租界,继续从事复辟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关东军策划下潜往东北旅顺。
次年3月,在长春成立“满洲国”,初任“执政”。
1934年3月改元“康德”,开始称“皇帝”。
其后曾两次以此身份访问日本。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在逃亡途中被苏军俘获,羁押西伯利亚5年。
1950年8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回国,先后入哈尔滨、抚顺战犯管理所。
1959年12月4日获释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著有《我的前半生》。
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
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生平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出生在北京醇亲王府。
光绪三十四年冬(1908年),光绪帝载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
消息传来,醇王府顿时发生一场大乱。
溥仪的祖母老福晋刘佳氏刚听完载沣带回来的的懿旨就晕厥过去。
未来的皇帝溥仪连哭带打不让内监抱走。
溥仪的乳母王焦氏抱着溥仪一起进宫。
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去世,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
尊祖母慈禧太后为太皇太后。
是日,慈禧太后病逝。
尊封文宗祺贵妃佟佳氏为皇祖祺皇贵太妃(端恪皇贵妃),穆宗瑜贵妃赫舍里氏为皇考瑜皇贵妃(敬懿皇贵妃),珣贵妃阿鲁特氏为皇考珣皇贵妃(庄和皇贵妃),瑨妃西林觉罗氏为皇考瑨贵妃(荣惠皇贵妃),大行皇帝瑾妃他他拉氏为皇考瑾贵妃(端康皇贵妃)。
并颁布大行皇帝的遗诏。
此时安庆发生兵变,被清军剿灭。
十一月,颁大行太皇太后遗诰。
诏四时祭飨祝版,醇贤亲王称曰“本生祖考醇贤亲王”,嫡福晋称曰“本生祖妣醇贤亲王嫡福晋”。
十二月二日,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太后和载沣摄政。
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
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设置呼伦贝尔沿边卡伦。
重整海军,命肃亲王善耆、镇国公载泽、尚书铁良、提督萨镇冰筹划重整海军的事宜,命庆亲王奕劻总司稽查事务。
罢免铁良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
闰二月,下诏责成预备立宪,避免部臣、封疆大吏因循敷衍,逃避责任。
命前内阁学士陈宝琛总理礼学馆。
三月,再次裁撤奉天巡警道。
增设洮昌等处兵备道,临长海等处分巡兵备道。
改奉锦山海关道为锦新等处兵备道兼山海关监督,东边道为兴凤等处兵备道。
六月,免去庆亲王奕劻管理陆军部事务之权。
吕海寰被罢,以徐世昌充督办津浦铁路大臣,沈云沛为副职。
八月,考察宪政大臣李家驹进日本司法制度考等书。
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同盟会发动广州新军起义,失败。
二月,下诏让新噶勒丹池巴罗布藏丹巴代理前藏的事务。
葛宝华死后,调荣庆为礼部尚书,以唐景崇为学部尚书。
三月,王士珍因病被罢免,命雷震春署江北提督。
革命党人汪兆铭(汪精卫)、黄复生、罗世勋密谋以炸药刺杀摄政王,被发觉后逮捕下狱。
七月,贝勒载涛上奏考察各国军政的结果。
以毓朗、徐世昌为军机大臣。
九月,资政院举行开院典礼,监国摄政王载沣亲自前去并且颁布训词。
十月,下诏改于宣统五年开国会,并且命溥伦、载泽充纂拟宪法大臣。
十一月,庆亲王奕劻上奏请求免去军机大臣及总理外务部的职务,皇帝下诏挽留。
资政院请求下达剪发易服的上谕。
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爆发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清廷一片慌乱。
溥仪下《罪己诏》。
派陆军大臣廕昌率北洋军队两镇南下,同时命海军驶入武汉江面配合陆军作战。
但廕昌指挥不动北洋陆军。
在“养病”的袁世凯,一直密切注视局势的变化,同在北京官场和北洋陆军中的心腹徐世昌、段祺瑞等保持着联系,对政局了如指掌。
武昌起义的胜利,引起帝国主义的仇视,各国公使一致促请清廷起用袁世凯。
清廷不得已任命袁为湖广总督,令其督师南下。
袁以脚病未好为借口,不肯应命,暗中却操纵北洋军怠战,并提出组织责任内阁,给他指挥水陆各军的全权等条件,要挟清廷。
清廷被迫召廕昌回京,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和节制水陆各军。
袁在彰德“遥领圣旨”,下令北洋军向革命军进攻。
十一月二日攻下汉口后,即按兵不动,而后带卫队抵京。
十六日组成责任内阁,迫使载沣辞去监国摄政王职务,袁世凯总揽政府大权,接着便下令北洋军猛攻汉阳,炮击武昌。
南北内战爆发后,华南地区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朝中央,但清廷仍控有数个北方省份。
最后孙中山与袁世凯密约,若袁能使溥仪退位,就让他担任大总统。
袁世凯便一面胁迫,一面劝说好让溥仪退位。
袁世凯一面施加压力,一面提出优待条件作为诱饵。
南北和议代表先后举行了五次会议。
除讨论军队停战和政权体制问题,还议定了溥仪退位的优待条件。
经多次磋商,双方达成优待清室条件八条:清室退位后暂居官中,日后移居颐和园;仍用皇帝尊号,民国政府以外国君主之礼相待;每年提供400万两的费用;特别保护皇家私有财产等等。
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
民国八年(1919年)二月二十二日,大英帝国苏格兰籍军官庄士敦至北京紫禁城,担任溥仪帝师,教育溥仪英文、数学、世界史、地理。
师生感情甚笃,传为佳话,为人津津乐道。
溥仪因此眼界大开,开始穿西服,并且剪辫,但是遭到陈宝琛、郑孝胥等保守人士的反对。
溥仪本人离开紫禁城的愿望更为迫切。
他一方面是受了英文教师庄士敦的影响,希望能出洋留学,另一方面他“比任何人都更能感到自己处境的危险”。
他甚至和溥杰、庄士敦秘密制定了逃出紫禁城的计划,只因王公闻讯阻止才未实现。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溥仪与端康太妃(瑾妃)因范一梅辞退事件,爆发激烈冲突。
原本二人关系不错,端康太妃在四位太妃中年纪最轻,思想也比较开明,隆裕太后去世后一直被溥仪称为“皇额娘”。
溥仪的祖母刘佳氏和生母苏完瓜尔佳氏一同被端康太妃召入宫中,受到训斥。
幼兰因个性极强,受不了这个刺激,从宫里回去后就吞鸦片烟自尽,时年37岁。
这件事给溥仪造成的打击很大。
民国十一年(1922年)十一月十六日开始几乎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就是他以鉴赏为名,调阅清宫收藏书画。
十二月一日,溥仪大婚,娶了一后一妃。
皇后是婉容,妃子是文绣。
[38] 在紫禁城中,溥仪或读书吟诗、作画、弹琴,或捏泥人、养狗、养鹿,有时还到宫外坐汽车,逛大街。
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月二十二日夜,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突然倒戈回京,软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导致了吴佩孚的垮台。
这一政变对缓终结束北洋军阀的统治客观上起了进步作用。
但冯玉祥很快发现他又处于旧势力的包围之中,“革命”举措步步维艰,于是,索性于十一月五日,无视优待条件,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并获得大量宫中财物,历史上称这为“北京政变”。
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又逃进日本公使馆。
次日,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对外界宣布“容留”溥仪。
北京政变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他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如何能逃出国民军的监视,尽早远走高飞,准备复仇。
对此时的溥仪来说,离开眼前这个是非之地才是当务之急。
民国十四年(1925年)二月,溥仪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与清朝遗老遗少以及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等往来,谋划“复号还宫”,再次复辟,是为“后逊清小朝廷”。
溥仪被逼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满洲国造势。
不久,被日本人护送到天津。
到了天津的溥仪,就放开了手脚,打破了自己在紫禁城时的种种陈旧规定。
溥仪把大量的金钱都花在了如何装扮自己上,用外国的衣饰来装扮自己,浑身上下都换成了西方货,带着自己的一妻一妾出入各种场所。
西方的文化,已经慢慢的侵蚀了溥仪。
而且,在天津的溥仪似乎又找回他清朝皇帝的感觉,在外国租界里,他受到了极高的待遇,不仅在这些外国人当中恢复了自己皇帝的称呼,一些只对外国人开放的场所还特殊为他开放,他充分的享受着他“特殊华人”的殊遇和荣耀。
对溥仪来说,保持现有的生活状态,甚至是超越,只能通过恢复自己的地位来实现,而这一切,在溥仪不断形成的复辟思想中,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溥仪在租界期间曾经很受列强尊重,这些国家的领事、驻军司令都是尊称溥仪皇帝的,而且在溥仪生日的时候也都会到场祝贺,并在各国国庆等节日的时候也邀请溥仪出席。
通过庄士敦,溥仪认识了英国的领事和驻军司令,并辗转的认识许多人。
尽管各国给予溥仪足够的礼遇,但真正能给他提供他所需要的支援的却寥寥无几,很多国家都只是处于政治的需要时才想到他这个前清皇帝。
对于到访的军阀,无论大小都积极与他们接触,建立良好的关系,希望从中获取支持。
然而在天津的几年里,让溥仪的自尊心不断的受到打击,各方势力的冷谈又让溥仪想到了一直庇护他的日本。
为了进一步说服溥仪,日本方面派出了素有“东方劳伦斯”之称的土肥原贤二来游说溥仪。
尤其是他们提出新国家是溥仪做皇帝的帝国,这个诱人的条件使得溥仪再也按捺不住,几乎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土肥原贤二所开出的所有条件,即刻动身去东北。
从1925年到1932年,溥仪在天津生活了七年,这七年是他在各派遗老、各种主意之间摇摆的七年,也是他积极活动、寻求复辟的七年。
对于与日本相互勾结以实现复辟的梦想,溥仪并不否定,他曾毫不忌讳地说道:我在日本公馆里住了些日子,到了天津之后,我一天比一天更相信,日本人是我将来复辟的第一个外援力量… …我拉拢军阀、收买政客、任用客卿全不见效之后,日本人在我的心里的位置,就更加重要了。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于同年十一月在日本驻屯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的帮助下从天津潜赴旅顺,不久到奉天。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三月一日,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地区建立满洲国。
九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满洲国,而满洲国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
溥仪自是年三月一日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二月二十八日任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三月六日,清朝废帝溥仪在日本特务的严密监视下秘密来到“汤岗子温泉”,并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的代表板垣征四郎签定了“汤岗子温泉密约”,密约内容主要包括:“(一)满州国的治安维持及国防委以日军;(二)国防上所必需的铁路、港湾、水路、航空路的管理及新建均委以日本;(三)任命日本人为满州国参议,中央、地方的官署也要任用日本人。
他们的选任、解任需经关东军司令官的同意;(四)以上宗旨及规定是将来两国缔结正式条约时的基础。
而溥仪在这封书信上所签字落款的时间是3月10日,这是关东军为了使本书信有效化、合法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国号为伪“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元“康德”。
三月一日登基。
还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
[46]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率日本200多名官员出席仪式, 并与出任“满洲帝国”总理大臣的郑孝胥换文,表示当场予以承认。
溥仪作为当时亚洲一个政治人物两次登上《时代》周刊,特别是该周刊有关“解决远东危机的四个人”的画像中。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八日,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满洲国,满洲国政权覆灭。
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溥仪颁布《退位诏书》。
后准备前往日本,与日本关东军的将兵们于奉天机场的候厅室被苏联红军抓获。
在苏联被监禁五年。
在软禁五年期间曾有一次去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日本统治者在中国的罪行做证明。
八月十九日,溥仪在沈阳东塔机场候机,准备前往日本时,为苏联红军空降逮捕,留在通辽至八月二十日。
八月二十一日,溥仪被一架双引擎杜格拉斯载到苏联赤塔一号军用机场,被囚于莫洛可夫卡三十号特别监狱直到十一月初。
后被拘押在伯力四十五号特别监狱直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春。
然而,在拘留所里受到优厚的待遇,令溥仪多次上书向苏联表示愿意永久居留苏联,请求加入苏联共产党,但也有推测认为有可能是溥仪害怕日后追究责任,故而申请永居。
在苏联拘押期间,曾作为证人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证言中,声称自己在任满洲国皇帝期间,完全为日本占领当局摆布,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做为满洲国元首相应的权力和尊严,是自己被日本关东军胁持到内满洲的。
但是,被转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后,溥仪承认由于惧怕日后被中国政府追究,作证时将部分责任推卸给日本方面(含如何到达内满洲),在部分涉及双方责任的地方皆有所保留。
1950年8月1日,溥仪与其他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送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约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
此时,他的编号是981。
1951年2月3日,溥仪的父亲爱新觉罗·载沣在北京醇亲王府逝世,享年68岁,至死没能见到溥仪和溥杰最后一面。
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讲话,进一步发表了他那篇《论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明确提出溥仪等人是“大蒋介石”,对他们处理方式,只能是逐步地改造,而不能简单地处决。
从这以后,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度过三年时光。
其间,他认真进行改造,或者在东北各地参观游览,或者专心写前半生的自传,或者在高墙内的医务室以及房前屋后参加轻微劳动,在这和风细雨的改造生活中,溥仪倍感温馨,他把监狱当做自己的家了。
1959年9月1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通过了关于特赦确实已改恶从善的罪犯的决定。
随后,刘少奇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赦令》。
然而,对首批特赦,溥仪却不报多大希望,他说:“有谁也不能有我,我的罪恶严重,论表现我也不比别人强。
我还不够特赦条件。
” 不但溥仪自卑,别人的看法也差不多,都认为只有官小的、罪恶小的,才有可能首先被特赦。
1959年12月4日上午,抚顺战犯管理所首批特赦战犯大会隆重召开。
由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代表宣读给特赦人员的通知书。
溥仪怎么也不会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1959年度赦字001号”。
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园担任园丁及卖门票的工作。
1962年4月30日,溥仪与朝外关厢医院的护士李淑贤结婚。
1964年,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并担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6年后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因周恩来将溥仪列为保护对象之一,当时并未遭到文革冲击。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
周恩来总理闻讯,亲自打电话指示政协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溥仪的病治好。
后指示将他安排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
在病情最危急时,周总理又指派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去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候,后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去世。
溥仪的遗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规火化,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1995年,他的遗孀李淑贤将他的骨灰葬于北京西南120千米的河北省易县华龙皇家陵园,溥仪墓在清西陵附近。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的称呼都是宣统帝或者清废帝、末代皇帝、逊帝等,因为他没有庙号和谥号,他去世时是平民身份,所有没有谥号。
但溥仪毕竟是末代皇帝,货真价实地作过三年的清朝皇帝,所以爱新觉罗家族在中国台湾的后裔于1967年给溥仪上了庙号“宪宗”和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
“宣国公(此人身份有待进一步核实)”的建议下,于2004(一说是2002年)重新给溥仪上了庙号和谥号,庙号清恭宗;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愍皇帝。
尊骨灰奉安处(在北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为“献陵”, 尊婉容为“孝恪愍皇后”,谭玉龄为“明贤皇贵妃”,李玉琴为“敦肃福贵妃”,李淑贤为“孝睿愍皇后”,从谥法解释来看,后一个庙号和谥号还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溥仪的一生。
但是需要注意,溥仪的谥号、庙号都是民间所加,与以前皇帝的谥号,庙号为政府(朝廷)所加是不同的,溥仪所谓的谥号,庙号并不算是正式的谥号、庙号,这个庙号和谥号是家族内定的,未获国民认可。
评价
《清史稿》:帝冲龄嗣服,监国摄政,军国机务,悉由处分,大事并白太后取进止。
大变既起,遽谢政权,天下为公,永存优待,遂开千古未有之奇。
虞宾在位,文物犹新。
是非论定,修史者每难之。
然孔子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
所见之世且详于所闻,一朝掌故,乌可从阙。
傥亦为天下后世所共鉴欤?
阎崇年:宣统冲龄登极,成为大清末帝。
中国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皇帝以降,到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历经2132年,溥仪不仅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
溥仪退位,既是大清皇朝的终结,又是中华帝制的终结。
李淑贤:溥仪当过皇帝,而我却是个普通护士,然而我们真诚相爱,无论是溥仪所在的全国政协,还是我所在的医院,人们都知道溥仪对我特别好。
李茂杰:所谓‘满洲国是王道乐土’根本就是日本人制造出来的谎言。
溥仪则在谎言中自欺欺人地继续着他的皇帝梦。
溥仪登基用过的大殿,那局促的空间正是溥仪有如笼中鸟一般生活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