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世界名人 炎帝简介_炎帝的儿子_炎帝的故事_炎帝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炎帝简介_炎帝的儿子_炎帝的故事_炎帝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炎帝简介

炎帝

炎帝(汉语拼音:Yandi),传说中国上古时代神农部落首领的名称,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从神农开始至其后裔子孙,也是各部落联盟公推的天下共主,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

神农部落末代首领炎帝,姜姓,烈山氏,距今四千年以上生于烈山(今湖北随县烈山)。

以后炎帝和黄帝两大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

长期以来,对于神农氏是否是炎帝这个问题,一直悬而难决。

《史记·五帝本纪》则隐喻炎帝与神农氏并非一人,说黄帝时,神农氏的时代已经衰落,诸侯之间互相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不能征讨,于是黄帝“修德振兵”,讨伐危害最大的炎帝和蚩尤,把他俩伐灭后威望大振,于是代神农氏而有天下。

神农氏不事征伐,这与《庄于·盗跖》说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说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相符合,怎么会变成炎帝这样“侵伐诸侯,暴虐百姓”的人呢?英勇善战的黄帝,竟然要与他“三战,然后得其志”。

此外,《史记·封禅书》分列炎帝和神农氏为二人,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也主张炎帝、神农氏为二人。

春秋时左丘明撰《国语·晋语》云:“昔少典娶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水经注·渭水》:“岐水(今岐山县境)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

南宋罗泌《路史·国名》载:“炎帝后,姜姓国,今宝鸡有姜氏城,南有姜水。

”《一统志》载:“凤翔府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

宝鸡市南姜城堡一带,流传着许多关于炎帝的传说。

如说炎帝生于漾峪,其母怀抱炎帝沐浴于九龙泉。

又说炎帝遍尝百草,为人类找到了可以治病的中草药,到晚年上天台山误尝断肠草而死等等。

因传说代代沿袭,当地人们视九龙泉为圣地,遇大旱常在此祈雨。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宝鸡县令许起凤因祈雨重修炎帝寺并立石碑一通。

炎帝部落,初期,从事采集渔猎,后来逐渐作务农业,开始了半定居的迁徙农业生活。

其迁徙的路线,是顺渭水东下,过伊河、洛河,到达今河南、山东一带。

因其地平坦,气候较温暖,适于原始农业,遂以农耕为主,形成定居的部落集团。

初都陈,即今河南淮阳;再迁鲁,都曲阜。

传八九代后,势渐衰,受到九黎族压迫,为蚩尤所败。

后联合黄帝部落打败蚩尤。

黄帝部落又打败炎帝部落。

此后,炎、黄两族部落开始联合和融合而为华夏民族,占据了中原地区,在黄河中下游两岸的广阔土地上逐渐创造发展起来伟大的华夏文明。

炎帝部落对农业的发展有伟大贡献。

其经过多代观察、摸索、试种,发现了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并逐渐培育成农作物。

又“斫木为耜,“楺木为耒”,发明了生产工具,取代刀耕火种,从而开创了中国的农耕文明史。

炎帝部落对医药的发展也有伟大贡献。

他们经过辨认植物,逐渐了解了部分植物对人体疾病的治疗作用;又因造耒耜,种五谷,改善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使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有了更为可靠的来源。

促进了人体素质的提高;又作陶器,制斤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使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寿命相应提高;又相土地,察水泉,使人们相对定居,免除了渔猎采集时代风餐露宿、东奔西走之苦,生活比较安定,从而使人们的生存条件和体质健康逐步改善和提高,也使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故可以说炎帝开创了中国医药史。

炎帝资料

炎帝画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20557.html

哈贝马斯简介_哈贝马斯的儿子_哈贝马斯的故事_哈贝马斯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尊卢氏简介_尊卢氏的儿子_尊卢氏的故事_尊卢氏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