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简介
邵雍(1011~1077年),北宋哲学家、易学家。
字尧夫,谥康节,后人称康节先生。
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州市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今河南辉县市)苏门山,卜居于此地。
少年时,胸怀大志,刻苦读书,于书无所不读。
邵雍三十岁时与父亲邵古由辉县百泉迁居伊川神荫原,创办安乐书院,讲学于家,著书教学。
五十岁时迁居洛阳。
嘉祐七年(1062年),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送为他作园宅,题名为“安乐窝”,邵雍也自号为“安乐先生”。
当时的名流学士如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人都很敬重他,恒相从游。
邵雍不仅学贯古今,奇才盖世,而且品德浑厚,待人至诚。
这使他远近驰名,所到之处士大夫们争先请他留宿。
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
熙宁十年(1077年)六十七岁卒于洛阳,嘱葬于伊川先莹。
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
《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墓葬地称为安乐佳城,位于洛阳市伊川县平等乡西村西卧龙沟之阳。
邵雍墓1964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经典诵读·学生必背与诵读古诗词》作者简介
邵雍(1011—1077年),北宋哲学家、诗人。
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少随父徙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市),后出游河、汾、淮、汉,居洛阳几三十年,名所居曰安乐窝。
与司马光、吕公著等从游甚密。
嘉祐及熙宁中,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
卒谥康节。
精象数之学。
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
《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生平简介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
年少时才智出众,慷慨激扬,欲求取功名。
爱读书,几乎无书不读。
据《宋史·邵雍传》记载:邵雍“始为学,即坚苦自励,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为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的刻苦地学习了好几年。
在苦读中他叹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意即过去的人学习古人经典,还与古人做朋友,不单读古人的书,而且要广泛游历古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而我现在只是读了古人的书,却还没有去四方游历过。
所以,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
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宋、郑遗址,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游历来增长见识,待到他归来时,感叹道:“道在是矣。
”自此便再没有出去游历了。
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
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
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
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
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乐居洛阳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邵雍自共城迁居洛阳。
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所居房屋都是棚草做门的,难以抵挡风雨。
邵雍以打柴为生,亲自烧火做饭以侍奉父母。
虽然日子穷苦、一无所有,但邵雍却一副怡然而自得其乐的样子,为周围的人所难以理解。
当时的前宰相富弼、司马光、著名诗词家吕公著等退居洛阳,敬重邵雍,常常与之一起从游,并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带园地的住宅。
嘉祐七年(1062年),邵雍移居王拱辰、富弼和司马光等人出资为其在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置办的园宅。
从此邵雍在园地上自耕自种,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为自宅起名为“安乐窝”,并自号为“安乐先生”。
邵雍白天时常焚香安坐,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喝三四杯酒,微醉就不喝了,还没醉时常常兴致到了就即兴吟诗自咏。
春秋农闲时节,邵雍常出城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常乘一小车,让人拉着,随意而行。
士大夫家对邵雍的车轮声都非常熟悉,争相迎候,连小孩子、老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欢愉的说“我家先生来到了。
”从来没有人直呼他姓名的。
有时邵雍在他们家住了一晚后留下书信后又走了。
还有热心好事之人,仿造邵雍“安乐窝”的样式建了新的别苑,等候邵雍的光临,并取名叫“行窝”。
德感世人
司马光以邵雍为兄,他二人高尚品德为周围乡邻所仰慕。
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时往往说:“你做不好的事,恐怕司马先生、邵先生会知道的。
”有官员、读书的士子到洛阳,即使不去拜访官府,必会去邵雍住处拜望。
邵雍德行甚为纯正,来拜访的人一望就知邵先生之贤良,但邵雍自己却从来不表露自己,也不提防别人什么,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没有避讳的。
与人交谈,喜欢说人家的长处而不喜欢说别人的缺点。
有向他问教的他总尽力解答,从来不用强制的方式向别人说教。
邵雍待人不分贵贱,都是一样的诚恳。
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被他感化了。
一时间洛阳人才辈出,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三年(1070年),宋神宗全面推广新法,官吏受胁迫难以推行,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想要离开。
邵雍居住在州县的门生旧友都带着书信造访邵雍,邵雍说:“这是贤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苛严,能尽自己为官之力对百姓宽厚一分,那百姓就会受到一分恩赐。
弃官对百姓又有什么好处呢?”
隐而不仕
宋仁宗嘉佑时,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西京留守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任命他为将作监主簿,下诏再推举有杰出才能的人,补任颍州团练推官,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
病卒简葬
邵雍患病垂危期间,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这些知名人士早晚在他跟前守候照料,将死去时,大家在外厅共同商议他的丧葬事宜,邵雍都可以听到那些商议的话语,就召唤他儿子邵伯温到跟前交代说:“诸君欲葬我近城的地方,应当从于先祖的坟地,一切从简。
”
熙宁十年(1077年)七月五日,邵雍去世,终年六十七岁,宋神宗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
元祐时又赐予他谥号康节。
程颢所做的墓铭志里称邵雍的学问纯正统一而不杂乱,就邵雍所达到的境界,可以说是安且成矣。
邵雍所著书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有《伊川击壤集》。
邵雍主要成就
著有《皇极经世书》十二卷,包括《观物内篇》、《观物外篇》、《渔樵问对》和《无名公传》。
《内篇》为邵雍之作,《外篇》是其弟子之记述,类似语录。
另有诗集《击壤集》。
他认为历史是按照定数演化的。
他以他的先天易数,用元、会、运、世等概念来推算天地的演化和历史的循环。
相传对后世易学影响很大的《铁板神数》和《梅花心易》都是出于邵雍。
后人也尊称他为“邵子”。
他对于后世的历史发展做出了惊人准确的预言,写下了他的传世之作《梅花诗》,预言了他身后在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演变。
当然,和所有预言一样,他采用了很隐诲的语言。
并非很容易理解。
(传说预言《梅花诗》是邵雍所写,未见考证。
但缺少邵雍诗的“直抒胸用意、质朴通俗、击壤而歌的风格”,基本上可以断定非邵所作,乃后人附会。
)
理学
两宋理学(或称新儒学)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儒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阶段。
在理学的创立阶段,邵雍和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宋史·道学一》的排列次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
朱熹也把邵雍同周、张、二程和司马光并称为道学的“六先生”。
上述诸人都是理学的创始人,他们的学说在理学阵营中各具特色,各成学派。
然而,诸人都以儒学为宗,为探讨、发挥“六经”、“四书”之义理,以振兴儒学为职志。
文学
同“北宋五子”其他四子相比,邵雍在文学尤其是诗歌领域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实绩。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诗学观的影响和对理学重道轻文观念的偏见,诗论家对以邵雍《伊川击壤集》为代表的理学诗的文学成就始终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在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中,以说理为主的“康节体”赫然与苏黄王陈等宋诗诸大家相并列,充分地体现出其强烈的个性化色彩,这也是在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对邵雍诗歌进行的诗学化的身份确认,具有重大的认识价值。
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于理学与文学关系的探讨日益深化,诗歌总量冠居宋儒之首的邵雍作为理学诗创作的典型个案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伊川击壤集》在东亚文化圈内也有着非常广泛的传播与影响,并且在日本和朝鲜都曾多次刊刻,现今亦有朝鲜刊本与和刻本传世,虽然《伊川击壤集》不是宋诗中的正格,但他却以自身的文学实绩切实地参与了宋诗精神的创建,对于宋诗风貌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应该在文学史的书写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易学
邵雍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邵雍的哲学思想受到《列子》、《庄子》的影响,在吸收道家易与汉代《易》学思想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其所作《皇极经世书》的基本精神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
邵雍编制宇宙年谱的目的在于经世,其对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历代儒家,对于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以天地之数和圆方之数作为天地源起之象征,并以此二数分为十六大位,以穷究天地体用之变化。
其次,以阴阳奇偶之数作为天圆地方之数的基础,并以阴阳刚柔之四象、八卦配合干支之数,参以天地变化之数和体四月三之原则,以导出象征生灵万有之动植通数。
再次,结合前两部分所探讨之天圆地方变化十六位数和阴阳刚柔奇偶动植通数,以呈现出一体用生物运行具象之数,以此代表天地万物的流行生化之象《天主运行,地主生化》。
再次,将天行刚健之数进一步具体细分为元会运世之数.以成就邵雍独创之历法纪年。
同时,将地生柔顺之数进一步体现于律吕声音之多元性和差异性来表现动植生物之不齐与参差。
最后,以此五类大数施行、旁通而统贯于自然界与人文界之一切万有,以作为邵雍易学中穷理之学的终结。
思想特点
其思想有两个基本特点:
象数派传承,南宋时朱震说:“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
”这个系统特别重视“数”,所以邵雍的学说称之为“数学”。
与周敦颐提倡的孔颜乐处相呼应,他提倡“安乐逍遥”的精神境界。
在这两点上,他受道教思想的影响都很大。
主要著作是《皇极经世》。
邵雍提出了一套宇宙发生与宇宙构成的理论,他以“太极”(又称之为“道”)为宇宙的本体。
太极生出天地,天生于动,地生于静,动之始生阳,动之极生阴,阴阳交互作用,于是形成日月星辰;静之始生柔,静之极生刚,刚柔交互作用,于是形成水火土石。
他认为太极是不动的,发而后生出数、象和器。
邵雍把“数”作为把握宇宙及其本质的规定,他还用同样的原则处理声音与易图等。
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是按照“先天象数”的图式展开的,他把这先天象数归之于心,说:“先天之学,心也。
”他所说的心,既是个人的心,也是宇宙的心。
人是宇宙间“物之至者”,人灵于万物,人之所以灵于万物,在于人的耳目口鼻具有接受万物之声色气味的功用。
他认为观物既指对自然世界的观察、了解,更指人对身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态度和觉解。
“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
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
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
”所谓以物观物,就是顺应事物的本性、状态,不要把自己的好恶掺杂在对待事物的态度之中。
他说:“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
性公而明,情偏而暗。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邵雍的以物观物说,主要目的在于倡导一种无我的生活态度与境界。
他以数为宇宙演化的最高法则,把天地从始至终的过程区分为元、会、运、世,以此为宇宙历史的周期,一元十二会,一会三十运,一运十二世,一世三十年;一元合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邵雍又把这种经世的纪年与六十四卦配合起来。
在他看来,整个世界历史是无限的,以元为单位,由盛到衰,不断周期循环。
邵雍《宋史.邵雍傳》
元脫脫等撰
邵雍字堯夫。
其先范陽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
雍年三十,遊河南,葬其親伊水上,遂為河南人。
雍少時,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
於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
已而歎曰:「昔人尚友於古,而吾獨未及四方。
」於是逾河、汾,涉淮、漢,周流齊、魯、宋、鄭之墟,久之,幡然來歸,曰:「道在是矣。
」遂不復出。
北海李之才攝共城令,聞雍好學,嘗造其廬,謂曰:「子亦聞物理性命之學乎?」雍對曰:「幸受教。
」乃事之才,受《河圖》、《洛書》、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圖像。
之才之傳,遠有端緒,而雍探賾索隱,妙悟神契,洞徹蘊奧,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
及其學益老,德益邵,玩心高明,以觀夫天地之運化,陰陽之消長,遠而古今世變,微而走飛草木之性情,深造曲暢,庶幾所謂不惑,而非依仿象類、億則屢中者。
遂衍宓羲先天之旨,著書十餘萬言行於世,然世之知其道者鮮矣。
初至洛,蓬蓽環堵,不芘風雨,躬樵爨以事父母,雖平居屢空,而怡然有所甚樂,人莫能窺也。
及執親喪,哀毀盡禮。
富弼、司馬光、呂公著諸賢退居洛中,雅敬雍,恆相從遊,為市園宅。
雍歲時耕稼,僅給衣食。
名其居曰「安樂窩」,因自號安樂先生。
旦則焚香燕坐,晡時酌酒三四甌,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興至輒哦詩自詠。
春秋時出遊城中,風雨常不出,出則乘小車,一人挽之,惟意所適。
士大夫家識其車音,爭相迎候,童孺廝隸皆歡相謂曰:「吾家先生至也。
」不復稱其姓字。
或留信宿乃去。
好事者別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窩」。
司馬光兄事雍,而二人純德尤鄉裏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飭曰:「毋為不善,恐司馬端明、邵先生知。
」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
雍德氣粹然,望之知其賢,然不事表襮,不設防畛,群居燕笑終日,不為甚異。
與人言,樂道其善而隱其惡。
有就問學則答之,未嘗強以語人。
人無貴賤少長,一接以誠,故賢者悅其德,不賢者服其化。
一時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風聞天下。
熙寧行新法,吏牽迫不可為,或投劾去。
雍門生故友居州縣者,皆貽書訪雍,雍曰:「此賢者所當盡力之時,新法固嚴,能寬一分,則民受一分賜矣。
投劾何益耶?」
嘉佑詔求遺逸,留守王拱辰以雍應詔,授將作監主簿,復舉逸士,補潁州團練推官,皆固辭乃受命,竟稱疾不之官。
熙寧十年,卒,年六十七,贈秘書省著作郎。
元佑中賜諡康節。
雍高明英邁,迥出千古,而坦夷渾厚,不見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與交久,益尊信之。
河南程顥初侍其父識雍,論議終日,退而歎曰:「堯夫,內聖外王之學也。
」
雍知慮絕人,遇事能前知。
程頤嘗曰:「其心虛明,自能知之。
」當時學者因雍超詣之識,務高雍所為,至謂雍有玩世之意;又因雍之前知,謂雍於凡物聲氣之所感觸,輒以其動而推其變焉。
於是摭世事之已然者,皆以雍言先之,雍蓋未必然也。
雍疾病,司馬光、張載、程顥、程頤晨夕候之,將終,共議喪葬事外庭,雍皆能聞眾人所言,召子伯溫謂曰:「諸君欲葬我近城地,當從先塋爾。
」既葬,顥為銘墓,稱雍之道純一不雜,就其所至,可謂安且成矣。
所著書曰《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詩曰《伊川擊壤集》。
宋謝良佐曰:「堯夫精易之數,事物之成敗始終,人之禍福修短,算得來無毫髮差錯。
如指此屋,便知起於何時,至某年月日而壞,無有不准。
」
明季本曰:《梅花數》一名《觀梅數》,本題曰《康節梅花數》,故附邵圖之後,梅花者先春而蓓蕾,生意之早動也,占於幾動之初,思慮方起而鬼神可知之時,故數以梅花名焉。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此先天橫圖八卦之定數也。
乾西北屬金,坎北屬水,艮東北屬土,震東屬木,巽東南屬木,離南屬火,坤西南屬土,兌西屬金。
此為後天之方位也。
有先天之數未得卦先得數,以數起卦,故曰:「先天。
」
有後天之數未得數先得卦,以卦起數,故曰:「後天。
」
先天之數,謂物之所生氣之,所置事之所遇,皆有年、月、日、時,年以子年起一數,年有十二月,則以正月起一數,月有三十日,則以初一起一數,日有十二時,則以子時起一數,皆隨其數而數之,以分八卦,如一為乾,二為兌而八則為坤也,除八之外,則用畸零之數起焉,年月日之數為上卦,年月日加時之數為下卦,合年月日時之數,以六除之,餘為動爻,又如十幹則以甲起一數,十二支則以子起一數,所聞之聲,則以字句之多寡起數,所見之物,則以件目之多寡起數而為上卦,以所值之時數作下卦,併卦數時數總除取爻,如前法。
又如一語則平分其數而為上下卦,數少者為上卦,數多者為下卦,蓋取天輕清地重濁之義也。
其餘或驗其方所,或辨其物聲,詳其所屬皆可起卦。
察其悲喜,斷其吉凶。
所謂未得卦先起數者,如此後天之數,以物類之屬八卦者為上卦,以取動爻物類,如乾天、坤地、乾馬、坤牛之類,詳見蓍法別傳內篇。
八卦萬物屬類,所謂未得數先得卦者,如先天斷卦吉凶,止以卦論,不用易爻之辭,以其時未有易書也。
後天則用易辭兼以卦斷,以其時已有易書也。
凡上下二卦無動爻者為體,有動爻者為用,體卦為主,用卦為事,互卦為事之中應,變卦為事之末應,互者中四爻互二體也。
變者之卦也,體之氣宜盛不宜衰,盛者如春震巽朩,秋乾兌金,夏離火,冬坎水,四季之月坤艮土是也。
衰者如春坤艮土,秋震巽朩,夏乾兌金,冬離火,四季月坎水也。
體黨多而體勢盛,用黨多而體勢衰,如體卦是金而互變皆金,則是體黨多矣。
如用卦是金而互變皆金,則為用黨多矣。
體用之間,比和則吉,用吉變凶者,或先吉而後凶。
用凶變吉者,或先凶而後吉。
版主是偷文盜貼之徒,本文是從易學網偷來的。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
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履校滅趾,无咎」,此之謂也。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
邵雍其他
学易悟道
当时李之才(字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便去见邵雍,并对邵雍说:“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意即“你知道宇宙万物周期发展过程的‘物理’之学和有关性命的学问吗?”
邵雍回答道:“幸受教。
”意指愿受李之才的教导,这样邵雍就拜李之才为师,学习了《河图》《洛书》,伏羲氏的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李之才所传授的这些东西都是久远年代流传下来的,而邵雍探索其中深奥的内涵时,往往如有神助一般的能妙悟、洞彻其内涵,最后获得的如同汪洋一般浩瀚博大的知识,多半是邵雍自行悟道所得。
邵雍研习这些经典的时间越久,其德行也越来越为世人所称颂。
同时,邵雍的智慧也在增长中,他明白了天地的运动变化规律、阴阳消长的规律、世道变迁的规律,甚至对微小的走、飞行类动物和草本、木本植物的特性也一样了然于胸。
他高深的智慧,被当时世人认为已达到不惑的程度。
邵雍的学说不是模仿前人、偶然应验的学说。
邵雍悟到了伏羲八卦中自带的先天因素,并因此写下数十万言的著作流传于世,但由于他处于隐居状态,所以很少被世人所知。
邵雍后世纪念
邵雍墓,位于洛阳伊川县平等乡伊水滨的紫荆山下。
墓地坐北面南,南北长89米,东西宽48米。
墓冢高2米,周围砖砌八角墙。
冢前有墓碑,上书“宋儒先生康节邵夫子墓”。
另有券棚式享堂3间、石牌坊1座。
墓前石牌坊系清乾隆十七年(1742)嵩县知县徐玑督工于旧坊遗址新修而成。
此外,邵雍墓还保留有明清民国时重修碑记三方。
1963年这里被河南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伊川县人民政府拔款对邵雍墓进行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