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世界名人 管仲简介_管仲的儿子_管仲的故事_管仲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管仲简介_管仲的儿子_管仲的故事_管仲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管仲简介

管仲

管仲(汉语拼音:Guan Zhong;?~前645),中国春秋初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

名夷吾,字仲,谥敬。

颍上(今安徽西北部)人。

又说颍水上源(今郑州市登封县境内)人。

齐桓公时任为卿,协助桓公推行改革,实行“相地衰征”,即按土地等级征赋,发展农业生产。

同时兴办盐铁铸造业,使齐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管子·牧民篇》提出“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揭示道德教化以物质生活为基础。

又强调“四维(礼、义、廉、耻)不张,国乃灭亡”,重视道德教化作用。

托名管仲的《管子》86篇,今存76篇,是以齐国法家为主兼及其他各家学术思想的著述总集。

内容涉及天文、历数、舆地、经济和农业等科学知识。

其中《牧民》、《权修》、《形势》、《七法》等篇是管仲言论思想的记录。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

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

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

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

后来孔子感叹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也要穿异族服装了”。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

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的著作,收入《国语·齐语》和《汉书·艺文志》。

《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中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管仲资料

管仲画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24011.html

商鞅简介_商鞅的儿子_商鞅的故事_商鞅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中文百科,文化平台:关于简介_中文百科,文化平台:关于的儿子_中文百科,文化平台:关于的故事_中文百科,文化平台:关于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